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重點概論課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概論》課程中,為了提高“思想”部分的教學效果,充分挖掘思想的理論品質,將理論問題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重點問題入手,深入分析思想的形成、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脈絡,有效的解決理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問題。
關鍵詞:思想;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傳統文化高校《概論》課程由兩大理論成果構成,學好《概論》課程,在理論知識的研究前提下,應充分理解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發展之間的關系,重點掌握兩大理論成果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問題。如果任課教師不能很好認識把握思想的理論精髓,就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重點把握闡釋思考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1關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存在的關系分析
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概念,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被提出,接著又在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作出了相對全面的概括與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涵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最為全面的科學理論體系之一。一直以來,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理論發展思想,在理論界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或者關系,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提出與應用,是在幾代領導人的不懈努力中誕生的,對于黨帶領人民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自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后,論述思想的內容被賦予了更多的方面。首先,從《決議》可以看出,思想不但是基于民主革命時期的一種有效理論,而且對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形成與發展,都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其次,從《決議》可以看出,思想的活的靈魂主要體現在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三個方面。此外,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二者,在組成部分和發展觀點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共通性。可以進一步概括為,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共同組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基礎。經過實踐的發展與時間的考驗,和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被進行了全面、科學的闡釋,其作為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執政為民與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理論基礎,對于中國社會的戰略性發展計劃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如何根據當代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和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定位于制度基礎,是中國社會未來發展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與此同時,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指出:“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以及理論準備,這是其他科學理論無法發揮的作用。在深入研究和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需要從其內容、表達觀點的方面著手,有效的將二者轉化為新的理論發展成果,并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根據,進一步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
2思想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由于地域遼闊,文化發展呈現明顯的地區特色和民族特點。一定的文化為人類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歷史場景,并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這一點在偉人身上也得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湖湘文化孕育了,也從湖湘傳統文化中汲取了許多寶貴思想,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均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思想淵源。宋明理學之后,“湖湘”學術流派影響深遠,此學派注重躬行的優良學風,王船山創立的“即事窮理”的“實學”思想體系,對近代中國的思潮運動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自清道光年間開始,各有識之士,包括陶澍、賀長齡、魏源到曾國藩等學者,都大力的推崇王船山的實學思想,并積極的將其應用在社會活動中。對于而言,由于其生長環境的地方文化特點,促使其從小便受到了湖湘文化“實事求是”思想的影響,這在后來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他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中國社會實踐的結合?!吨袊鐣麟A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中都貫穿著“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懊駷榘畋尽钡拿癖舅枷胧侵袊鴤鹘y文化中源遠流長的珍貴歷史遺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影響哺育了湖湘文化中一批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南宋湖湘學派的創立者胡宏、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清朝軍事思想家魏源、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均是民本思想的積極倡立者。
湖湘文化的這種“民本思想”影響了,在發展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湖湘文化中的“民為邦本”思想,并將其有效的貫徹到了革命的發展思想中,以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深刻的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因此,群眾路線的思想,是其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產生的理論果實,該理論體現了唯物史觀、認識論和辯證法的觀點與方法論。因此,該理論的發展,積極的推動了中國革命實踐的形成與發展。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湖湘學派創始于兩宋變亂之際,胡安國、胡宏父子堅定的抗金御侮,王船山的救國救民、復興中華民族思想。楊昌濟的愛國主義和強烈的民族自信思想。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愛國思想主義對的革命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在吸取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改造中國的革命發展理論,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弘揚赤誠的愛國之心,具有積極的影響。
在中國革命的斗爭中,立足本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為有效解決無產階級在半殖民地期間存在的政權問題、社會問題,為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思想不是空中樓閣,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中和對中國革命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其思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貫穿社會發展的始終,它們在理論本質是一脈相承的,任何割裂其二者關系的思想都是錯誤的。
參看文獻
[1]余品華.關于評價和思想的幾個爭論問題.[J]湘潭大學學報2015.(5)
[2]沈學軒.思想活的靈魂中的湖湘文化因素.社會科學家[J]2014.(9)
[3]王明生.對思想的認識和評價.學海[J]2006.(3)
作者:鄭云鳳 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