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理論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知行統一的過程
所以,在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過程中要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這一基本途徑。群眾路線的理論教育是將群眾路線理論內化成為“知”的過程,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前提和基礎;“行”是將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過程,是“知”外化的表現與結果。高校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進行群眾路線教育,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深化理論學習,明確黨的群眾路線產生的背景、內容、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新時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的現實意義等,做到群眾路線理論教育的系統化。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等價值理念根植于大學生的頭腦中。通過理論學習夯實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使其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只有具備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價值理念,才能指導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踐行群眾路線。群眾路線的理論教育還要結合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在實踐中深化對群眾路線的理解。“理論的對立本身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2]高校要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踐行群眾路線創造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社會實踐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利用群眾路線改造客觀世界能力養成的活動,也是知與行有機統一的過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可以真正地認識社會、體驗社會、服務社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可以利用假期深入工廠實習、做社區志愿者、到村鎮做志愿服務活動、到農村偏遠山區支教,在社會實踐中廣泛接觸人民群眾,發現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堅定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念,在與人民群眾的交往中虛心向群眾學習。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積極投身到群眾路線的實踐中,才能認識到聯系群眾、走群眾路線與個人全面發展的一致性,才能切實學會做群眾工作的方法與技巧,從社會實踐中理解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群眾工作方法。
(二)開展黨團宣傳活動教育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高校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校各級黨團組織的作用,并且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這種立體型的培養模式來充分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群眾意識,鍛煉他們的群眾工作能力。一方面,通過黨團宣傳活動教育樹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優秀典型,擴大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群眾基礎,使高校學生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有一種信賴與認可。這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深入同學、了解同學、幫助同學、為同學排憂解難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圍繞群眾路線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積極參與大學文化建設,從廣大同學中尋找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例如,在校園中開展幫扶貧困學生、大學生心理問題咨詢、勤工儉學服務社等校園文化活動,在活動中由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擔當校園文化建設志愿者。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要與學校黨團宣傳活動相結合。在黨團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宣傳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可以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與廣泛的支持,這便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深入同學中,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踐行群眾路線理論的嘗試。
(三)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與解決自身實際問題相結合
2013年6月,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認真學習貫徹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高校不斷深入開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聚焦“四風”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的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高校要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為契機,將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與解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身實際問題相結合。
二、總結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的理論品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部分青年學生具有崇高的道德人格與理論品質,但在一些學生的身上還存在群眾觀念淡漠、計較個人利益、做事形式主義、存在享樂主義傾向,這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的觀點相矛盾、相背離。所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過程中要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解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身存在的問題相結合。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在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查找自身缺點,解決自身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廣大青年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作者:劉志會單位: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