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社會中的中學計算機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中等學校計算機的教學思想
雖然近些年很多中等學校已經意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也進行了很多相應的調整措施,但是都沒能得到顯著的效果,致使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仍然舉步維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其深受傳統教學影響的教學思想沒能隨著教學的改革而進行轉變,所以對于中等學校的計算機的教學,要丟棄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不能單純地以知識學習和考試過關為主要教學目標,而是將學生們在計算機知識和應用的學習過程中的素質培養以及提高個人創新能力、個人實踐動手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們走進信息社會后能夠快速上手自己的工作,快速適應新的環境滿足企業對自己的要求。老師對于計算機課時的分配,在保證學生們理解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同時,應該偏重于學生們個人動手實踐的培養,達到講練結合的目的。計算機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自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老師要拋棄學生考試不理想就是自己不過關的傳統觀念,不要一味地講授理論知識,更應該讓他們有時間自己去練習去體會。當然,老師也不能一味地輕理論重實踐,畢竟計算機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不是將學生們鍛煉成操縱電腦的機器,而是將他們培養成懂電腦會電腦的信息人才。所以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掌握講和練的分配比例,真正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們在理解了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前提下使自己動手能力得以培養好鍛煉,如是才不會失去計算機教學的真正意義。
2分層教學法在中等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應用
教學思想的轉變,是在信息社會下的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前進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新的教學目標的影響下,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才能真正朝著信息社會的需求前進。當然,面對基礎水平和個人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計算機教學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分層教學法就是一種適合學生能力水平不同的中等學校的計算機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就是根據學生們自身的知識基礎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條件的不同,教師有針對地實施不同層次的教學,從而使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分層教學法的前提就是將學生分層,而后針對不同的層次老師依照不同的教學理念開展不同的教學工作。由于中等學校的學生們的特殊性,個人情感相對比較敏感,所以在老師實施分層時決不能主觀臆斷,必須對班內的學生的個人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耐心詳細調查和研究。特別的,分層教學法需要注意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劃分的層次決不能一成不變,要有彈性機制,隨著學生們對計算機學習的深入,定期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實行動態分層。同時分層要有人性化,對于認識的學生或個性相似的盡量分配到同一個層次,這樣彼此鼓勵或競爭可以保持小組內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的狀態。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首先要完成學生基礎分層。根據老師認真調查的結果,針對計算機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情況將學生們分層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是對于計算機知識比較熟悉操作熟練的學生,B層次是對于計算機有所認識的學生,C層次是對于計算機沒有接觸的學生。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基礎分層完成自己教學目標的分層。針對A層次學生,應該把熟練掌握教學大綱內要求的知識內容為主要目標,盡量開拓教學內容之外的相關內容的學習和操作。對于B層次學生主要目標是盡量掌握教學大綱內的教學要求,盡量能夠熟練掌握大綱內要求的計算機的相關操作。對于C層次的同學的教學目標應該設定為掌握教學大綱內主要的教學知識點的學習,盡量完成實驗要求的計算機的操作。本著不同的教學目標,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態度來完成計算機教學工作。A層次的同學要求能夠培養自我創新能力和自我動手的實踐能力,所以在老師講解或者解疑答惑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引導的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們在老師的提示下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B層次的同學要求能夠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所以老師在講解時應該在學生們解決疑惑之后,在其接受范圍內盡量多介紹計算機的相關的知識點,進而學習教學大綱內所有的知識內容;C層次的同學要求能夠培養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針對學生們的疑惑老師應該孜孜不倦地講授知識點并點到為止,避免學生由于知識太多而思維混亂最后喪失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難點在于度的把握,老師應該不定期和學生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狀態和想法,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調整學生基礎分層,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獲。
3中等學校計算機的教學過程
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論的配合下,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的觀念必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老師在教學工作實施中某些過程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要求,那么計算機教學的效果也難免差強人意。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計算機教學的主導,而老師則轉變成輔助陪襯的角色。所以在計算機的課堂講解過程中,老師不能一味地自己講,學生被動地聽,而是要對講解課堂精心設計,合理設計課堂中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們拋棄以往聽課的被動,轉變成自己思考和提問的主動。而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把思考和推理的過程讓給學生們的討論,從而在課堂學習氣氛濃郁的環境下充分體現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先進性。同時,對于中等學校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應該以應用為目的,以興趣為動力,以理論為輔助。中等學校的學生走進社會后從事計算機的軟件開發和科研的工作相對較少,一般都是硬件維護或者網站建設以及圖形處理等工作,即使從事軟件開發或者科研工作,其創新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針對學生們的興趣點,以實際的應用廣泛的計算機應用教學為目標,在提高學生們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同時,著重培養并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自我學習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本著以實踐為基礎,以理論為臺階的原則,老師講講解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對同學來擴展與大綱所要求的知識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并通過以項目組的形式,讓所有的學生們都參與其中。并且,對于每一個模擬項目組的劃分,要有每個層次的學生,這樣通過模擬項目組之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們自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項目組內部學生們相互幫助來提高學生們在自我學習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充當的是技術支持以及客戶驗收的角色,學生們充當的是項目開發的團隊,在整個課題完成過程中,學生們既能學到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又能培養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自我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走進信息社會后,不再是一個只會組裝電腦的技術工,而是一個了解計算機各個模塊的功能和知識,能夠進行軟件開發等高端工作的工程師。
4總結
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無處不在。在當前信息化社會中,中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需要順應時代的改變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要以培養學生們在計算機知識和應用的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基本素質培養以及提高個人創新能力、個人實踐動手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方向,采用高效率的分層教學法,使中等學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地得到應有的教育和培養,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針對改變角色,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利用模擬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對大綱外的相關知識進行自我學習,并能夠通過相互幫助來形成自我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讓中等學校的學生們走出校園時,也能成為信息社會的人才,也能在信息社會中打造一片天地。
作者:王立威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