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安全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日前,美國最大燃油管道運營商遭遇黑客組織的網絡攻擊侵襲后,被迫暫停運作美國東部最大的關鍵燃油網絡。為此,美國交通部宣布采取緊急措施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暫時緩解因燃油管道停運導致的能源短缺狀況。一個月之內連續發生多起引人注目的網絡勒索襲擊事件,給人們再次敲響了網絡安全的警鐘。
網絡空間行動性質獨特,不同于傳統空間。由于網絡的匿名性,攻擊者可以隱蔽自己的身份,或者操縱僵尸計算機發起網絡攻擊,隱蔽性強,攻擊者常常難以被發現,輕松地實現“來無蹤、去無影”。攻擊者會以木馬形式插入到敵方或第三方軟件中,長期潛伏伺機而動,一旦需要就被喚醒。通過襲擊對方的網絡主干道和關鍵節點,或者瞄準現代社會命脈行業中的控制系統,操控網絡媒體,攻擊者能夠以小的投入產生巨大的效益。信息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控的“神經”和“樞紐”,一旦癱瘓,后果不堪設想。信息化智能化時代,萬物互聯進程越來越快,小到心臟起搏器、政府網站,大到輸油管道、國家電網、核設施都可能成為攻擊的對象,網絡攻擊的范圍隨著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而迅速擴展,網絡空間正日益成為恐怖組織、黑客不受限制的非對稱舞臺。
當前網絡安全形勢嚴峻,對國家安全構成諸多挑戰。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雖然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催生了許多新安全風險。對經濟安全造成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商業性網絡犯罪頻發,勒索病毒、挖礦病毒造成多起跨國性網絡襲擊事件,對工業企業造成嚴重影響。此次事件中,石油管道被迫關停斷供導致美國多地油價飆升至歷史高位。對政治安全構成挑戰。網絡空間的即時性和靈活性讓其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新平臺和顛覆政權的重要工具。在近幾年全球發生的多起“顏色革命”中,網絡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外媒稱,2013年烏克蘭危機背后就離不開西方情報機構肆無忌憚利用網絡進行的政治滲透、文化輸出和輿論操控。網絡的隱匿性和復雜性又使其成為恐怖分子喜愛的“天然戰場”。恐怖組織逐漸從線下活動轉為線上,不斷借助網絡完成培訓、宣傳策劃恐怖襲擊等各類活動。給軍事安全帶來挑戰。網絡戰正日益成為新戰場,國家間的一些軍事對抗行動已經在網絡空間展開。2010年,由以色列和美國制造的“震網”蠕蟲病毒滲入納坦茲,成功使伊朗1000多臺離心機停止運轉。為此,當前世界一些國家出于網絡安全的考慮相繼建立網絡部隊,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威脅。
維護網絡安全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網絡安全是全球性的挑戰,單靠一國之力難以有效應對,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治理,才能構建起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讓其更好地造福全人類。雖然網絡無國界,但網絡空間有主權,要警惕有些國家借口維護自身安全,肆意干涉他國網絡主權,實行網絡霸權欺凌的行徑。因此在國際層面應開展網絡問題全球治理合作,防范網絡犯罪,打擊網絡恐怖主義行為;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對話溝通機制,增強網絡領域國家間的互信。要盡快制定普遍性的網絡空間規則和法律體系,創建反對網絡霸權主義的網絡空間新秩序、新模式,有效約束網絡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做法。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對話溝通機制,搭建更多的合作平臺,構筑涉網新型國際關系,避免網絡空間“安全困境”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