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移動通信網絡中物聯網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目前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非常成熟,無線物聯網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發(fā)展和應用也變得愈加廣泛與完善,深入影響甚至顛覆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和工作方式。簡言之,在當前全新的無線物聯網信息大爆炸時代,通過利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包括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環(huán)境。總的來說,物聯網作為電信網絡的一種延伸,如果規(guī)范綜合信息終端、增強用戶黏度這是關鍵。對此,筆者在這里簡單剖析物聯網的體系構架,探究移動通信網絡物聯網業(yè)務的應用。
【關鍵詞】
移動通信;物聯網;應用
一、移動通信與物聯網
1、無線移動通信。進入到全速發(fā)展的二十一世紀之后,尤其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發(fā)展期間,移動通信設備以及各類智能通訊工具全面普及。在這一時期,與人們生活、工作接觸頻度最高的手機,從世紀初僅有的語音通話、短信消息發(fā)送等基本功能,延伸到目前全局域、全網絡、全互動式的終端通信技術形式。互聯網服務也從2G網絡發(fā)展到3G網絡、4G網絡。具體來看,介于2G網絡在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上之前手機移動設備相對落后,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具體需求。因而,3G網絡的出現是對2G網絡的一種完善,不僅提升了用戶的網絡連接速度,也使得移動便攜設備中的網絡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從2013年開始,4G網絡逐漸興起并普及開來,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4G無線移動通信網絡用戶已經占到了全移動網絡用戶總數的61%。2、物聯網體系架構。在當前全速發(fā)展的互聯網信息時代,“物聯網”這一新名詞的被關注度越來越高。關于物聯網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權威、統(tǒng)一性的定義,即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激光掃描等信息傳感設備,并依據著互聯網絡行業(yè)發(fā)展標準,依照著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發(fā)展領域均與實現與互聯網的連接,以此來達成最終的信息交換和通信的目的。簡單來概括,物聯網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集識別、定位、監(jiān)控于一體的智能、數控網絡系統(tǒng)。就目前物聯網該領域的研究發(fā)展和實踐推進現狀來看,它是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yè),其對于無線移動通信網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通過將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嵌入到物聯網平臺系統(tǒng)中,以此來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統(tǒng)平臺的良性運行。在這種情形下,網絡用戶可以借助于物聯網系統(tǒng)平臺來實現對目標管理物的監(jiān)督和追蹤。
二、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應用實踐
1、物聯網體系架構的組成。關于物聯網網絡的組成架構,筆者以為,主要是由五個目標層次來綜合搭建而成。第一目標層--末梢節(jié)點層。具體來看,它是由多種不同類型的功能模塊組成而成的,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控制模塊等。包括像讀寫器、二維碼識讀器、傳感器等等,均屬于必需的構成部分。第二目標層--接入層。關于這一點,可以簡單概括為,基站節(jié)點與接入網關的銜接。通過此,可高效的完成應用末梢各節(jié)點信息的組網控制和信息匯集。第三目標層--承載網絡層。相比較于前兩層,這一環(huán)節(jié)現實性應用相對廣一些。比如,移動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企業(yè)專網等。第四目標層--應用控制層。通過在整個系統(tǒng)平臺內部嵌入有效的數據庫服務器,以此來更深層次的實現對信息的采集、對數據的轉換,以及后期的處理分析。第五目標層--用戶層。用戶層也是終端服務層,以為用戶提供物聯網應用體驗為主。在實踐設計上,即為用戶提供物聯網應用UI接口,比如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手機、PC、PDA等。2、移動通信與物聯網的應用分析。簡言之,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暢通網絡、平臺。故此,對于無線物聯網網絡的設計與功能實現,首先需要依靠的就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此,筆者以為,在應用實踐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著三個基準點:①接入泛在性。何為“泛在性”?在筆者看來,全面的信息采集是物聯網的基礎,同時也應要求著傳感技術采集到的物體特征信息需要通過一定的承載網絡來實現這一信息傳遞過程。簡言之,即承載網絡是“無所不在”的,只有如此這般,才能確保被采集到的信息實現隨時隨地的接入。②承載寬帶化。關于這一點,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明白,無論是移動通信網絡還是物聯網,整個通信網絡體系的形成,理所應當都是以“人”作為核心服務對象的,即以承載人與人的通信為主。對此,筆者建議,移動通信物聯網的設計,需要圍繞著人的通信模式來進行,好比當今人們所使用的智能手機和其他各類智能設備。③安全性。系統(tǒng)網絡的安全性永遠是首位的,具體來看,比如上述提到的射頻等無線信號,這些均屬于數據信息得以功能實現的基礎載體,一旦該環(huán)節(jié)受到外來病毒的威脅,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手機網絡用戶被黑客、病毒沖擊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等。對此,建議移動通信運營商可以將產業(yè)鏈下移,如此一來,便可實現直接介入到無線傳感網絡的安全領域。在具體設計上,可以將SIM卡技術做深度加密處理,并盡可能增強SIM卡的感知能力和接口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興明,賈金良.宜居通——物聯網應用新實踐[J].通信管理與技術,2013(2):29-31.
[2]張植根.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8(6):58-58.
[3]劉剡.無線移動通信與物聯網應用淺析[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1):00294-00294.
作者:張鴻凱 單位:中國移動福建公司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