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婦產科護理的安全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醫護人員方面:
⑴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漠:較多的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漠,未能把護理安全問題放在首位,缺乏預見醫療差錯事故、服務糾紛發生的能力,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忽視醫源性損傷,更多依賴儀器去解決患者問題,工作時疏忽大意,如在聽取孕婦胎心時不認真,或在觀察產程時不按標準進行,有些人甚至對孕婦或新生兒常規護理不仔細,可能導致孕婦產后出血等安全事故的發生。醫護人員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等護理安全的規定標準,可能出現發錯藥或抽血出錯等情況,護患糾紛明顯增多。
⑵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只注重執行操作,解釋不到位,不能換位思考,不注意語調語氣,不能適當道歉,引發投訴。
⑶主動巡視及健康教育不到位:護士的知識水平不高,缺乏慎獨精神,導致病情觀察不仔細或交班內容有遺漏,多發生于交接班前后、中夜班、節假日。
⑷專業技術不熟練:隨著醫療行業對醫護人員的數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國醫療隊伍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婦產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臨床護理經驗,年輕護士難免缺乏相關的知識及歷練,對本科及跨科疾病的知識不熟悉,對特殊儀器操作不熟練,應急搶救配合能力差。隨著高科技醫療設備在婦產科護理中的不斷應用,以及先進的管理觀念和模式的引進,某些醫護人員可能對新設備、新知識的學習缺乏耐心,不能及時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適應越來越先進的護理工作。因為護理人員技能水平不夠而導致的護理安全事故有兩種:一是醫護人員在助產或護理過程中動作不標準,造成嬰兒鎖骨骨折等;二是護理人員在孕婦產程監控過程中對某些變化缺乏了解,延誤了事故處理時機,導致諸如新生兒腦癱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⑸工作人員疏忽:如護士對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不當,未落實對醫療器械的用前檢查、治療中觀察、定期故障維修制度等。
1.2其他產科高精尖診療手段的應用,如遺傳病產前診斷技術、胎兒鏡、產程監護系統、鎮痛分娩等,這些診療手段有可能對孕產婦和胎兒造成傷害,增加護理人員風險。
1.3患者方面:
⑴患者對護理安全缺乏相關的認知,某些患者甚至不愿意接受相關的護理工作,對醫院提出的護理要求不配合,增加了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難度,也影響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在以往的護理安全事故案例中,并不缺乏因患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識而導致的護理事故,如患者在預產期不遵守醫院的規定出院活動,不小心摔倒而造成早產、胎膜早破、胎盤早剝等,更為嚴重的則可能導致新生兒窒息或者孕婦產后大出血等。
⑵妊娠、分娩的異常:待產期間存在的風險因素有高危妊娠,如孕婦對分娩產生的焦慮情緒、妊娠合并癥、妊娠并發癥,以及各種原因引起母體胎兒血供不足導致胎死宮內;分娩期間存在的高風險因素有難產、產道狹窄、分娩時出血、羊水栓塞、產力異常、產道損傷等;產褥期間存在的高風險因素有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及產褥熱等;胎兒新生兒因素,有各種因素造成胎兒血供不足而致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早產兒等。
⑶認識沖突:一方面醫患雙方所擁有醫學知識的不對稱性,導致人們對產科醫療的期望值極大;另一方面產科涉及到母嬰雙方的生命安全,一旦發生意外,將其看成是醫療事故而與醫護人員發生糾紛。
2婦產科護理安全的控制措施
2.1提高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醫護人員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的進一步提高是杜絕婦產科護理安全事故的根本措施,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學習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熟悉疾病甚至特殊疾病的特征和護理重點,并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
2.2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實施教育與臨床相結合,規范護理操作,規范護理人員的執業范圍,實行全程護理質量管理,轉變服務觀念,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新入科人員,進行為期3天的風險意識教育,確保風險意識教育的效果。
2.3做好風險評估:在臨床工作中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帶有危險性。
2.4認真覆行告知義務:在醫療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的今天,醫護人員有告知產婦實情、尊重產婦意愿的義務,產婦及家屬有知道各項護理操作內容及可能出現問題和承擔風險的權力。筆者根據產婦生理、心理的特點,結合本科具體護理操作項目,通過識別、評價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應用于護理工作中,做好預見風險。2年來,我科護理投訴從2011年前平均發生16起降到5起,護理沖突發生率為0。
2.5規范操作規程:在分娩過程專人監測,并提供個性化護理。2年來,我科風險事件和差錯發生率,從2011年前每年平均12起和10起降到6起和3起,風險管理效果顯著。
2.6加強護理人員層級培訓,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注重產科護士的培養,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結合專業護理培養的發展方向,應用層級管理的新型培訓模式制定各級護士相關培養的計劃和目標。采取小講課、護理業務查房、理論學習以及技術操作考核等方式,有計劃、有層次、有目的地培養護士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從理論和實踐技能兩方面把關,持續改進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服務的安全性,以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2.7制訂并實施管理制度:實施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用制度來規范、約束各項活動,以達到預防風險事件發生的目的。我科針對以往引起護理事件的主要原因,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孕產婦的接診、護送、檢查、告知、溝通制度;待產室與產房、產房與產后休息室間轉送、簽字、報告制度;產科技術操作告知制度;母乳喂養宣教制度;差錯事故報告及防范制度;新生兒游泳、撫觸等新技術的指導及新生兒護理常規。同時,我們在明確產科護理工作的高風險基礎上,加強對風險控制措施的執行、落實和檢查,建立防范醫療事故風險管理組,護士長為大組長,并根據產科特點細分不同風險管理小組,如急救器械、物品管理、使用、保養、供應小組;就診產婦接待、轉送、檢查、服務組;專科技術操作培訓小組;孕產婦、新生兒護理等相關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及產后訪視服務小組;文件書寫、記錄、檢查、督促小組;收費管理小組。明確管理職責、范圍和內容,每周定期檢查至少1次,護士長每日有重點跟班、督促、檢查,對工作中執行不到位的現象,每日晨會提醒,每月總結點評。
2.8加強護理文書管理:護理記錄是護理過程的文字反映,也是護理糾紛時的依據,由于產科患者病情變化較快,如處理不當,就會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及時、準確、詳細地填寫護理文書的內容。
作者:李茉單位:湖北省云夢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