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婦產舒適護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80例婦產科患者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疼痛分級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應用于婦產科,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婦產科
舒適護理是使得患者生理、心理、靈性上降低或縮短不愉快的程度,從而達到最愉快的狀態[1-2]。本研究通過對80例護理資料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6年1月~2009年6月80例婦產科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36.8±10.3)歲。手術方式:開腹手術35例,經陰道手術者45例,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舒適護理組)50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3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年齡、手術方式等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①建立舒適環境:保持室內環境安靜,保持好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一個與家庭氣氛相似的診治環境;②針對心理特點設計舒適心理護理計劃:根據患者不同心理情緒變化,術前、術中及術后進行全程舒適護理服務,首先要解決患者所有可能的疑難問題,加強患者正確面對治療的信心,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做出心理疏導,舉薦臨近室友成功例子,增強患者自勉意識;③加強健康宣教:耐心向患者降解和婦產科有關的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解答患者在病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疑慮,消除患者的不必要的憂慮,提高患者對病情治療的接受程度;④術后疼痛處理:術后對患者疼痛反應一方面撫摸患者手,給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同時反復強調均勻深呼吸,全身盡可能放松,降低對痛閾的敏感性。
1.3觀察指標
1.3.1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價:按WHO標準及臨床表現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為4級:0級:無痛,安靜合作;I級:疼痛輕微,易忍受,可合作;Ⅱ級:中度疼痛,難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Ⅲ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配合。
1.3.2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部通過對患者對入院須知了解程度、疾病知識、用藥知識、飲食知識、出院指導、特殊檢查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評價,以百分為標準,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
1.3.3滿意度調查:對兩組患者本科室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建立數據庫,通過t檢驗分析護理質量評價及患者滿意度和x2檢驗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的比較: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的比較()
組別例數護理質量評分(分)滿意度(分)
對照組3075.3±5.680.2±12.1
觀察組5095.3±6.893.6±5.5
注:兩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分級情況的比較: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分級情況的比較[例(%)]
組別例數O級I級II級III級
對照組30010(33.3)11(36.7)9(30)
觀察組50031(62)19(38)0
注:兩組比較,P<0.05
3討論
婦產科工作主要以患內外生殖器疾病、孕期、分娩期及產褥期婦女為主要工作對象,此時患者的臨床護理與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的密切配合是患者恢復身心健康重要的依據[3]。為了更加規范護理工作,營造以人為本診治環境,提供舒適護理,構建和諧醫院,展開了舒適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源于1998年臺灣蕭豐富先生提出的“蕭式雙C護理模式“強調護理人員加強舒適護理研究”,將這一結果應用于患者。同時還綜合了Kolcaba提出的舒適護理理念,從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及靈魂舒適等方面進行規范和實施。結果表明,以舒適護理的觀察組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分析,觀察組的疼痛分級明顯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婦產科,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降低痛閾,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4參考文獻
[1]韋文萍,謝斌,王維利,等.護理理論在我國婦產科護理臨床應用的8年回顧與展望[J].安徽醫學,2006,27(4):337.
[2]周榮華.淺探產婦產程中的舒適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5):55.
[3]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