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班級管理思路(3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從以前的“應試教育”到現在的“素質教育”,從以前的以“教師為本”到現在的以“學生為本”。社會的進步,帶動著教育的進步、教育理念的進步。但是,現在某些學校依然采用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切以學生成績的好壞為主,一切為了考試而學習。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灌注式的教育方式,扼殺了原本屬于孩子們的天性。基于這些情況,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下,介紹一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生本教育;小學班級管理模式;自主管理
常言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里所說的“愛玩”是指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小學生剛剛脫離了父母,來到學校,十來歲的孩子,外面的一切、書本上的知識對他們來說,都是剛剛接觸,正是他們探索欲、求知欲最強的時候。考慮到小學生的這些特點,為了更好地釋放孩子的天性,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應該選擇適合孩子的班級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中確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以學生為主的班級管理中,使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和諧、友好。
一、生本教育的內涵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提出并開展的。經過幾年的實施,取得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生本教育就是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把以往教育中的教師灌注式的教,逐步轉變成學生自主的學,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實現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實施
1.生本教育理念下班級管理要在實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建立起鮮明的班級文化,構建起合理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這里說的自主管理模式不是說一味地放任學生不管,任由學生自由、開放。而相比較傳統的一些教學方式,現在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更加放開,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探索、實施、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創設有情趣的學習意境。如,在講課的時候,可以講一些與課本有關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學習內容向外拓展,學習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可以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釋放學生的學習天性,讓學生自己自主、自覺地學習。
2.生本教育理念的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創造學習環境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教師應該以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學生,應該讓學生感到受到教師的尊重。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敢地去實踐,從小培養學生不怕失敗的精神。應該時常給予學生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如,“了不起、你們真棒、太好了、就是這么做”等一些鼓勵的語言要時刻掛在嘴邊,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作為小學生來說,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沒有什么是比得上得到教師的稱贊更高興的事了。教師的肯定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教師對待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準打罵學生,用批評教育的方式設法讓這些學生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使這些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和幫助。所以使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變得和睦,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在教師的領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就像以前有一句話所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學生是未來的花朵”。只有園丁辛勤的修剪、施肥,花朵才能夠茁壯地成長。
3.生本理念的班級管理模式是要學生自主管理,教師要組織所有的學生參與和討論,制訂一套合理的、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班干部的選舉中,要實行民主選舉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共同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成立各種興趣、學習小組,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的環境下學習,養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生本理念的班級管理模式。
總之,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會的進步,是教育的進步。它推翻了以前以學習成績論天下,一切為了考試的傳統教育理念。樹立了一切以學生為本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使學生不再居于自己的考試成績,而是提高了本身的綜合素質,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減少一些只會學習的“書呆子”的出現,為社會培養一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媛媛,楊維靖.小學班級管理中生本理念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39.
[2]徐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J].中國民族教育,2011(Z1):67-68.
[3]呂晶.班主任如何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管理好班級[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7):195-201.
[4]高繼生.構建生本化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以“今天我是班主任”活動為例[J].西藏教育,2014(6):62-64
作者:黃華誼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
第二篇: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及解決思路
就現在的小學班級管理來看,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管理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會影響到小學生的身心發育和小學教育。所以,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加強班級管理的力度,努力讓每一個學生融入班級,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方式簡單、缺乏民主。當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主要采取了如下兩種管理方式:一是教師在管理上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的意識出發,用武斷獨裁的方式來管理學生和要求學生。班主任就是權威,凌駕于學生之上而對學生發號施令,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二是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沒有讓學生自己來參與管理班級、充分發揮民主,班級管理僅限于班級里為數不多的幾個班干部,大部分學生充當著被管理的角色,沒有機會或少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沒有自主管理的意識。
2.管理目標單一。班主任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取得的片面成績和眼前取得的既有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偏重學生片面書本知識的學習掌握,一味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把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忽視了學生對具體生活的體驗感悟與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感受;偏重學生片面的學生角色,忽視了對學生完整的人的培養與塑造。
3.管理思想被動消極。由于受到現行的教育體制改變的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媒體的開放與便利,使一些偶發事件與負面新聞對老師們造成了嚴重影響,教師在管理學生上有所顧慮,思想上背上了包袱,放不開手腳,擔心批評學生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給自己帶來一些后患。所以,在班級管理中,被動地應對學校的各項工作,不積極主動,只要學生不出什么大問題就聽之任之、得過且過,造成了部分學生太隨便、太自由,隨心所欲,有恃無恐。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也將難以管理。
二、優化班級管理的對策思考
1.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觀念。班主任要加強學習,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管理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武裝自己,樹立正確的管理思想,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明確自己的重任與職責,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需求。
2.制訂班級管理制度。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它是班級成功的保證。在班級管理中,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行動方向,制訂必要的班級管理制度,這個制度應與學校的校規校紀相符合。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3.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爭強好勝、不甘落后是學生的顯著特點。因此,“比、學、趕、幫、超”這樣激動人心的口號往往在學生群體范圍內喊得最響亮,激勵的效果也最明顯。班級中的學生總會有優、中、差之別。發揮榜樣的力量,班主任就要重點對優秀學生加以栽培,使之成為班級管理的骨干力量。樹立榜樣的過程,也是弘揚班級正氣的過程。要張揚聲勢,造氣氛,介紹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分析其成長的原因,號召同學們向先進看齊。
4.發揮科任教師的群體效應。班主任應教育學生對所有科任教師采取尊重的態度,努力為科任教師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每堂課都要情緒飽滿、精神振奮,要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學生與科任教師發生矛盾后,班主任決不能一推了之,而應主動承擔責任,深入了解情況,排除一切干擾,妥善解決問題。班主任應利用班會和開家長會的機會,向學生和家長大力宣傳每位科任教師的優點,用班主任的信任度提高科任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
班主任還應特別關注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和單親家庭子女,千方百計地關心他們,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班主任是授課組的核心,只有調動授課組的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才能做到班級管理最優化。總之,要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除了要認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職責外,還必須與學生們交朋友,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對學生施以愛心,了解并尊重學生,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并且講究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才能為培養新世紀的新人才做出一定的貢獻。
作者:孫菊英 單位:山丹縣馬場二場小學
第三篇:制定管理細則對小學班級管理的影響
摘要:小學管理是一個深奧且充滿技術的特殊領域,想要管理好小學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學生本身正處在最活潑的年紀,他們的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也很難將意見和建議完全地接受和吸納,對小學班級的教育要以溝通為主,以科學為依據,用真心誠意去打動和關愛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實的善意,這樣才能夠得到改善和提高,制定帶有競爭性質和鼓勵性質的規則,讓學生在互相競爭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愛,這毫無疑問有助于班級的管理。
關鍵詞: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定細則
班級對于身心都處在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有著無可比擬的價值和意義,它不僅是學生自我成長的平臺,也是小學生最初接觸的社交場地,在這里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并且讓自己慢慢地成長,是小學生在班級中所獲得的體驗,所以小學管理是個需要用智慧來管理的領域,作為小學班主任,就需要用自己的智慧,開放自己的思路,運用更多的方式來為學生考慮,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小學生班級管理的難點
在管理小學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工作一直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為班主任不僅要負責課程的教導,還要對班級的整體進行協調,而在管理的過程中,各種問題和障礙也不斷地產生。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就成為對班主任的重大考驗。首先,班級管理的管理方法陳舊,無法融入學生之中,讓學生有了排斥心理,小學生的心智尚且不成熟,做事情很多時候都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此外,班主任大多工作繁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才能夠對班級工作進行管理,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對學生時時刻刻充滿愛心,毫無疑問需要的就是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需要的是那份真誠,最后就是學生的自身問題,當前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是很容易對學生造成影響的,而且獨生子女本身相對浮躁,不愿意被輕易地束縛,很多時候遇到事情會優先考慮到自己,這些都是小學生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但是,通過制定管理細則,可以將這些問題解決,而如何制定管理細則,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判斷。
二、制定管理細則的作用以及方向制定
小學生班級管理細則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和處境,對于小學生不要有太過于嚴苛的要求,這樣只會顯得無比難堪,制定規則的時候需要注意尺度,掌握學生的心態變化,不能操之過急。
1.制定細則有什么作用
制定細則,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規則的制約下更好地適應校園的生活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下課之后也可以不故步自封,所以才需要班主任在這件事情上大動腦筋,在各個困難點之間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平衡點。
2.制定細則的方向制定細則
首先需要開拓班主任自己的思維,首先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并非是為了指責和限制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所以第一就是要明確立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學生服務。第二,要積極開展班級工作,想要讓細則發揮作用,首先就需要讓學生理解班級的規章制度并不是對他們的限制,而是為了讓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加安逸和諧的校園生活,學生并非是冷酷無情的,如果感受到了來自于老師的善意,他們同樣也會給予回應,相反,如果只是居高臨下地制定規則,一樣得不到學生的首肯。第三,在規則制定了之后,需要班主任和同學們配合,互相合作,互相監督,從上到下一致遵守班級的規章制度,這樣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抓緊學生的紀律并且進行提醒和警告,在事先可以制定相對應的賞罰制度,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賞和鼓勵,讓學生在互相監督的同時互相進步。最后,班主任應當與學生的家長進行多層面的交流,將學生在校園中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不足說明一下,同時闡述產生這些問題的家庭原因,因為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須重視這個方面的發展,需要將學生的所有事情都當做大事情來看待,不能因為學生的表現而區別對待,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與他們進行合理的溝通并且讓他們找到正確對待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小學班級細則的制定是為了方便老師進行班級管理,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校園生活,讓他們在交流和競爭的環境中互相成長,互相進步,它并不是限制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工具,也不是約束學生自由的武器,它只是使學生將自己的行為限制在一定允許的度量范圍內,保證自己良性發展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發展,在競爭中交流和成長,彼此互相進步,這就是制定管理細則對于小學班級管理的幫助和真正的意義,有了良好的規章制度,構建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和學習生活,才是班主任應該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一切為了學生,真正付出對學生的愛,才能管理好班級。
參考文獻:
[1]姜慧卿.小學班級管理現狀調查問卷[J].基礎教育研究,2013(3).
[2]孫世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實踐[J].天津教育,2009(4).
作者:高杰 單位:吉林省東遼縣平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