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現階段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農村教育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就目前而言,在農村少數民族的地區小學教育中,小學班級如何進行管理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教育的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文章中筆者就對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和對策進行研究和分析,旨在為提高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水平做出理論支持。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教育;班級管理;問題
在從事教育行業的三十年中,筆者做過六年的教導主任,十五年的校長,但是無論做什么工作,筆者都堅持在教育的第一線,從業三十年,筆者做了三十年的班主任。筆者所在的學校始建于1956年,剛開始是作為學校的教學點,在1995年之后擴建成為了完小校,學校的學生從原本20多人的教學點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多人,該校中瑤族學生能夠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隨著不斷的發展,成為了全鄉的三大校之一。在對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班級管理上,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有著新的思考和研究,下面筆者就以自身三十年的從業經驗來談談,小學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一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班級管理中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班級管理而言,眾所周知,班級是學校的一個基本組成單位,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校的管理情況。就目前而言,在少數民族的教育上,由于少數民族人民的文化和思想的差異,使得常規管理的方式難以實現對學生們不良行為和習慣的整改,逐漸的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問題成為了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點。對于少數民族小學班級管理而言,由于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班級管理不均衡、班級內部不協調、班主任的專制管理、班級管理理論的不科學、對于學生們的情感忽視和引導缺失。
(一)班級管理不均衡
對于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的本校而言,教師們對優勢學生們的重視程度較高,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們的重視程度不足。由于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少數民族的學生們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弱勢,當教師們重視優勢學生們的時候,就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弱的情況表現的更為突出,使得學生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地增長,由于學校的這種管理環境,使得班級內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形式。不僅如此,教師們對待優等生和對待差等生的態度也會存在不同,通常好學生們犯了錯了教師們都不會太過于重視,認為只是偶爾的情況,然而當差等生出現同樣錯誤的時候,教師們就會嚴格的批評,并將其作為負面的典型進行班級內的批判。這種教學教育模式的偏見和失敗主要源自于教師們對學生們的認識和了解不足。對于教師而言,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其發展的主要工作,教師們應當透過表象看本質,要充分掌握學生們的各種特性,從而幫助學生們走出困境。
(二)班主任的專制管理
著名的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不論所教育的對象是否是一個具有良好資質的人,你都要堅信教育的對象是能夠獨立思考和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需要別人進行管控的人。”我國當代教育家魏書生也曾說過:“民主管理班級需要靠民主,需要依賴科學。”就目前而言,隨著現代科學和現代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即使是少數民族的小學生們都有著較高的見識。班主任應當積極的迎合學生們自主意識形成的趨勢,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民主的管理,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自己建設其良好的思維和意識,從而使得班級管理工作發展更為順利。對于學生們而言,班主任是其崇拜的對象之一,因此班主任的話就成為學生們所需要執行的“命令”。在現實中,很多孩子們哪怕不聽父母的話都會聽班 主任的話。當班主任將這份崇拜濫用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們對于教師們的指示和認識發生改觀,不利于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甚至會導致學生們只會盲目的服從,只會接受管理和支配,使得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生們的創造性受到抑制。
(三)班級管理的方式不科學
對于班級管理而言,良好的班級管理方式能夠使得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對于班主任而言,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將班級管理理論與現代教育學、學生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學科進行融合。就目前而言,我國在小學教育管理上缺乏良好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而且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思想都是從上一屆班主任那里學來的,教師經驗處在師徒傳授的水平階段。不僅如此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較繁重,班主任缺少時間去思考和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而且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未解除,班主任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的轉化過來,從而使得老師們起早貪黑的抓成績,加班加點的求高分。
(四)學生們情感教育的忽視
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學生們的情感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育的過程中,只有注重學生們的情緒和態度引導才能夠推動學生們的發展。在我國很多學生們都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苦難,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被一些小問題打倒,對于少數民族學生們而言,學習漢語的難度較大,因此學生們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現一些抵觸情緒等等,對于這方面問題,教師們就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啟發,使得學生們在培養起良好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念。
二小學階層管理策略
(一)追求教育公平,追求學生的平等個性
蔡元培說,“知識教育者,不能死板教條,要靈活的運用教育方式,在班級內要尋求團結,對待學生要顯示其個性”,班主任對課堂管理的想法的建立是十分有用的,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學生視為具有獨立個性,要根據其文化背景、知識積累、愛好、家庭教育等不同特點來開展相應的管理活動。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家庭、學習背景,導致學生有不同水平的發展。
(二)階級管理拒絕專制,促進班級民主管理
實際上,班級管理主要以老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魏書生老師曾經說過:“我們堅信,堅信每個學生都有你的助手的靈魂,你也是學生助手。我們看到學生是我們的助手,無論是多么落后,順從的學生,他的心都是積極樂觀,愛學習,愛勞動的。當老師的學生進入心靈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能力,讓他們也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也覺得自己是班上的老師。班級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指導和計劃者,而不是強制性決策者。應該扮演橋梁和鏈接角色。在課堂管理中應該克服強制命令的形式,不能一出現什么問題就“呼喚父母”,“到辦公室”......,這只能顯示班主任的無能。
(三)加強班級教師管理理論的研究
缺乏類管理理論導致類管理的出現不應該是很大問題。學校和地方教育部門要重視師資培訓管理理論,使教師認識管理理論的重要性,提高教師們學習管理理論的認知,自覺的學習管理理論,從而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學校管理者也應該適當減少班上老師的工作量,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管理理論,有更多的精力進入班級管理。
(四)以父母的角色來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心理發展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個環境,他們與學生有獨特的關系類似于親屬關系但又比親屬更為親密,長時間的相處,教師能夠將自己的習慣傳染給學生。因此,班級教師作為班級的總管理,應該是家長和學生之間的合理融合,教師們應當處理父母和老師這兩種角色,逐步完善班級管理,然后確保健康發展的學生心理和情感。人們常說“老師是學生的第二母親”。在課堂管理中,我們必須做到“沒有教育就沒有愛”。必須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還要嚴格管理學生,還要照顧學生。愛自己是一個驅動力,老師一定要用母親般的心,去愛,去管理,去教育每一個學生,只有當這種愛在學生心中升華到一定程度,這樣學生們才會渴望學習,主動克服,使得學生可以在各個方面取得進步,老師的班級管理更成功。
三總結
對于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班級管理而言,重視學生們的情感,是筆者從業三十年認為對學生管理最重要的一種辦法。由于少數民族的學生,大多數的父母在外務工,長時間見不到父母,成為了留守兒童,在這種環境下重視孩子們的情感關懷對于學生們而言,十分的重要。筆者在教師的崗位上奮斗了三十年,如果可以,我還要在教師的崗位上再奮斗一個三十年,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我自己的貢獻,為農村少數民族孩子們能夠獲得知識和走出貧窮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全春浩.延邊地區農村小學空間布局調整實證研究[D].延邊大學,2012.
[2]余忠淑.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班級“生本”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3]董世華.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朱遠來.新疆哈薩克族現代教育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
[5]郭榮菊.廣西貧困地區農村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4.
[6]周夢.云南農村小學生學業質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4.
[7]陳仁偉.甘肅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初中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
[8]曾新.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9]段曉芳.西北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鐘茂靈 鐘茂滇 單位: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平樂鄉羊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