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根據現狀談稅收籌劃方法和技術的選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國內外稅收籌劃的現狀分析
稅收籌劃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1959年H.肖肯霍夫在其撰寫的《企業稅收籌劃》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稅收籌劃的概念。“稅收籌劃”這一條目后來被德國人伐克主編的《德國與國際稅收百科全書》所收錄。此后,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稅務籌劃理論和相關的專業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許多企業、公司都聘用稅務顧問、稅務律師、審計師、會計師、國際金融顧問等高級專門人才從事稅務籌劃活動,以節約稅金支出。
西方國家稅收籌劃有以下特點:
(1)稅收籌劃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跨國稅務籌劃已形成當今跨國投資和經營中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3)很多國家在會計、管理等專業中都開設了稅收籌劃的課程,稅務籌劃活動領域的專業化現象越來越明顯。
(4)許多國家的企業將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充分發揮了稅收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在我國稅收籌劃開展較晚,發展較為緩慢。
原因主要為:
(1)理論上沒有充分認識稅收籌劃的重要性,沒有正確地理解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的區別;
(2)嚴重缺乏掌握和熟悉我國稅收制度,了解我國立法意圖的高素質的專門人才;
(3)稅務制度不健全。我國的稅收制度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并且業務也多局限于納稅申報等經常發生的內容上,很少涉及稅收籌劃。
(4)稅收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復合稅制,過分倚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間接稅種,尚未開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社會保障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直接稅稅種,所得稅和財產稅體系簡單且不完備,這使得稅收籌劃的開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稅收籌劃與避稅、偷稅的異同
偷稅是通過非法手段將應稅行為變為非應稅行為,從而直接逃避納稅人自身的應稅責任;避稅則是納稅人將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模糊行為”(介于應稅行為和非應稅行為之間的,依照現行稅法難以作出明確判斷的經濟行為)進行一系列人為的安排,使之被確認為非應稅行為;稅收籌劃則是納稅人在納稅行為發生前,通過選擇會計核算方法、選取機構設置形式、利用優惠政策等方法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稅收籌劃所采用的方法是稅法所允許的,甚至是稅法所鼓勵的。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從法律角度看,偷稅是違法的,它發生了應稅行為,卻不能依法如期、足額地繳納稅款,通過漏報收入、虛增費用、進行虛假會計記錄等手段達到少納稅的目的。這種行為如果一旦被發現,肯定會受到懲罰或制裁。避稅是立足于稅法的漏洞和措辭上的缺陷,通過人為安排交易行為,來達到規避稅負的行為。在形式上它不違反法律,但實質上卻與立法意圖、立法精神相左。稅收籌劃則是稅法所允許的,甚至鼓勵的。它以明確的法律條文為依據,是一種合理合法行為。稅收籌劃不但謀求納稅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依法納稅、履行稅法規定的義務,維護國家的稅收利益。
2.從時間和手段上講,偷稅是在納稅義務已經發生后進行的,納稅人通過縮小稅基、降低稅率適用檔次等欺騙隱瞞手段,來減輕應納稅額。避稅也是在納稅義務發生后進行的,通過對一系列以稅收利益為主要動機的交易進行人為安排實現的。稅收籌劃則是在納稅義務尚未發生時進行的,是通過對生產經營活動的事前選擇、安排實現的。
3.從行為目標上看,偷稅的目標是為了少繳稅。避稅的目標是為了達到減輕或解除稅收負擔的目的。而稅收籌劃是以應納稅義務人的整體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稅收利益只是其考慮的一個因素而已。
三、稅收籌劃方法的選擇
1.企業投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1)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稅收負擔亦不同。企業可以通過稅收籌劃,選擇稅收負擔較輕的組織形式;(2)投資行業的選擇:不同的行業可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因此企業在進行投資時,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投資行業;(3)投資地區的選擇:企業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投資,其稅收負擔也不同。如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沿海開放城市、西部地區等的稅收政策比較優惠。
2.企業籌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除了考慮資本結構、資本成本等因素外,還要考慮減稅的需要。(1)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選擇。負債籌資可以少繳所得稅,獲得節稅收益,但前提條件是企業息稅前的投資收益率應高于負債成本率,這樣負債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負債的成本率超過了息稅前的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收益會隨著負債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也不是負債越多越好,隨著負債比例的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隨之增大了。(2)融資租賃的利用。通過融資租賃,納稅人不僅可以迅速獲得所需的資本,保存舉債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而折舊作為成本費用,減少了所得稅的征稅基數,就可少納所得稅,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還可在所得稅前扣除,進一步減少了納稅基數。
3.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稅收籌劃。依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可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調節利潤水平,達到減少稅收負擔的目的。(1)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企業存貨計價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企業采取不同的計價方法,直接影響企業期末存貨的價值以及利潤總額,從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2)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等。企業可以根據稅率的類型、稅收優惠政策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
4.利潤分配中的稅收籌劃。企業從凈利潤中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一般有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形式。按我國稅法規定,股東取得現金股利時,要交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取得股票股利不用繳稅。為此應盡量少支付現金股利,多支付股票股利。公司可用準備發放的現金股利回購部分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使股價上漲,股東就可從股價上漲中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
1.免稅技術。根據我國稅法的規定,一些特定的地區、行業、項目給予了納稅人完全免稅優惠。納稅人成為免征稅收的納稅人即免稅人,就直接獲得了相應的經濟利益。免稅技術也有不足之處:使用范圍比較窄,因為能夠獲得免稅的往往是一些被認為是投資收益率較低或者風險較高的地區、行業、項目和行為,所以企業運用免稅技術有一定的風險。
2.減稅技術。減稅技術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稅人應納稅額減少而直接實現節稅的稅收籌劃技術。減稅技術作為實現財務利益的一種手段,具有簡便、范圍小等特點。此外,減稅技術有一定的風險性。
3.稅率差異技術。稅率差異是出于財政、經濟等原因,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稅種采用不同的稅率。企業使用稅率的差異來直接實現財務利益,就是利用稅率的差異來直接節減稅收的稅收籌劃技術。現代企業中的稅率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在企業的稅收籌劃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應盡量尋求稅率最低的稅種。
4.延期納稅技術。企業的延期納稅技術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收而相對節稅的稅收籌劃技術。納稅人延期繳納本期稅收并不能減少納稅人納稅總額,但可增加納稅人的本期現金流量,使納稅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資金,以實現更多的收益。延期納稅技術手段幾乎適用于所有的納稅人且風險較小。
5.扣除技術。扣除技術中的扣除即指從計稅金額中減去各種扣除項目金額,來求出應稅金額。它主要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扣除額增加而直接節稅,或調整各個計稅期的扣除額而相對節稅的稅收籌劃技術??鄢夹g較為復雜,稅法中的各種扣除、沖抵規定是最為煩瑣復雜的,也是變化最大的,所以它的應用也是比較復雜的,但它的使用范圍較大,幾乎每個納稅人都能采用這種辦法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