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常態下鄉鎮財政管理工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公眾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的不斷提升,公眾對財政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如何讓基層財稅體制更好地發揮調節分配、優化資源配置等功能,成為新常態下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針對新常態下鄉鎮財政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何以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為要求,努力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更快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是鄉鎮財政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權和事權不相稱,征管與分配體制不順。
從我國目前財稅部門的主要職能來看,稅務部門承擔稅收征收責任,稅收收入任務的完成,主要取決于稅務部門;財政部門負責非稅收入征收和財政資金籌集、管理和分配“,征收”和“分配”由不同部門實施。而鄉鎮又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鄉鎮財政只能根據實際收入情況來進行資金分配,這就造成稅收征管體制上的不順暢。根據現行的財稅財力分配體制,鄉鎮財政留存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左右的財力,財權受到限制。而鄉鎮財政事權卻又繁冗和復雜得多,不僅要承擔全鎮行政事業單位保運轉經費,還要承擔全鎮拆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等社會公共服務支出,財權和事權嚴重不匹配。
2.公共服務水漲船高,支出壓力日趨沉重。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項政策的實施和落實最終會落在基層鄉鎮。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政府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新農村建設、惠農補助、計生事業、招商引資、社會穩定、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事業上的投入也居高不下,公共服務支出水漲船高,鄉鎮財政支出壓力日益突出,同時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負擔,制約了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
3.預算約束不夠嚴謹,財務管理不夠完善。
部分鄉鎮財政預算編制不夠精細、全面和科學,造成有些預算項目擱置無法實施,或者頻繁追加預算項目,支出進度跟不上。預算執行未嚴格按照預算項目、資金用途和賬務處理的要求使用資金,出現調整預算、挪用指標和改變資金用途等現象。鄉鎮人大機關雖然對財政資金年初預算進行審議和批復,但由于財政預算的復雜性和地方人大專業人才缺乏等原因,再加上財政資金的安排大多由鄉鎮“一把手”說了算,這就使得地方人大的監督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和廉潔風險。鄉鎮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資金審批和撥付未嚴格按照管理辦法操作,專項資金與經常性經費混用,虛列專項資金支出,直接通過政府或財政“暫存款”長期掛賬,支付時沖減往來款等。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內部控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財政監督專門機構只設到縣(區)級,鄉鎮缺少專職的財政監督機構和人員,使得鄉鎮財政監督“缺位”。鄉鎮財政只是鄉鎮政府的資金管理部門,在資金使用上卻無話語權,缺乏過程的參與和監督。鄉鎮財政內部管理制度不規范,職責分工不明確。有些崗位未嚴格按照崗位規定設置,再加上人員緊缺、執行不力等原因,很難做到管理與監督相分離。有些鄉鎮即使進行了會計基礎工作內部互查,但是礙于情面,也只是走過場,沒有起到實質的監督作用。
2.外部監督不到位。
對鄉鎮財政的監督和審計,經常局限于經濟責任審計、領導離任審計和廉政審計等專項檢查,審計對象是單位主要負責人,檢查方式也主要是抽查和訪問,屬于事后監督,缺乏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對全鎮宏觀的財政監督則顯得鞭長莫及。由于現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夠完善,使得有些檢查事項無法可依。由于基層審計機關人員缺乏,無法對所有的鄉鎮進行經常性審計,審計周期較長,有些審計出來的問題,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改。
3.財政隊伍不匹配。
由于鄉鎮財政處于財政管理體系的末端,工作面廣,服務項目多,而補貼兌付工作程序和標準要求較高,致使基層財政工作人員的任務十分繁重。雖然最近幾年財政隊伍不斷壯大,高學歷的人才不斷涌現,但是也存在著業務經驗不足、浮躁不實的現象,財政業務工作質量不高,與建立規范化財政所和標準化業務操作有一定距離。
三、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以預算管理為重點,強化預算約束機制。
一要明確事權和財權。要保障鄉鎮財政正常開展工作、充分發揮鄉鎮優勢,就必須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理順縣鄉兩級財權分配關系,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收入增長激勵機制,加大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力度,積極用財政杠桿推動鄉鎮的經濟社會發展。二要健全預算管理體系。按照新《預算法》要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動態管理的預算支出定額標準和資產配置標準,健全預算項目庫建設,健全人員編制、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機制,有效推進預決算公開,建立透明預算管理制度。三要加大預算執行監管力度。強化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人大批準的年初預算,嚴禁超預算和無預算支出。進一步規范財政收支行為,實現對鄉鎮預算執行、預算追加、開支標準、支出范圍的全程動態監督,嚴把支出審核關,建立預算執行風險預警機制。實行預算支出執行通報制度,督促相關單位盡早盡快實施預算項目。
2.以內部控制為抓手,強化鄉鎮財政資金監管。
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的原則,通過優化和再造內部運行流程,切實加強財政內部控制建設,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建立預算編制風險、信息系統管理風險、崗位利益沖突風險等專項風險管理辦法,健全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抓住內部控制建設的關鍵環節,實施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將內控制度嵌入業務流程。對財政業務運行流程進行持續的監督、評價和優化,實現指標流、資金流、業務流的流程統一,形成順向相互支撐、有效制衡,逆向真實反饋、有效監督的完整體系。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嚴格實行分類管理制度,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加強行業監管。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數據平臺,最大限度減少財政業務和內部控制的人為操縱因素,構建運行高效的資金管理機制。
3.以隊伍建設為支撐,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效能。
按照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要求,加強鄉鎮財政干部隊伍建設,緊緊圍繞新《預算法》和財稅體制改革,開展大規模、多形式、深層次的業務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提升財政干部綜合素質,提高財政工作質量。鄉鎮財政要在頂層設計和制度框架范圍內進行積極的創新和探索。要重視財政監督薄弱和缺位問題,改變“重分配、輕管理”狀態,推進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將基層財政的監督管理切實履行到位,確保“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雙安全,全面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效能。
作者:黃娜 單位:昆山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