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價值取向特點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兼容性、多元化、矛盾性、務實性。充分認識大學生在新時期價值取向的新特點,對于在新形勢下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和素質教育工作的進程將起到現實的指導作用。
人生價值是指人活著的一種行為取向,即是人的行為有意識的選擇和追求。人的一生內心深處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堅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人生價值所特有的內容。追求人生價值是當代青年大學生人生思考和求索的熱點和中心。人生價值既是人生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又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得以體現的基本條件。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當然是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從社會的高度看,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選擇,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改善社會的道德風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于個人,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選擇對自己的人生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有利于人生幸福的實現;有利于人的個性品質的培育;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協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學生價值取向的變化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大學生價值取向的變化不僅反映了人生自我價值的演變,更反映了整個社會價值取向演變的趨勢。
總體來講,新時期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變化主要呈現出以下新特點:
一、兼容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社會政策對個人利益的承認和肯定,青年學生開始追求進取務實、協調并重的價值選擇,表現出明顯的兼容性。人生價值是人生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生的社會價值指的是個人對于社會的意義,是個人對于社會需要的滿足,它主要表現為個人通過勞動、創造,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人生的自我價值一般指個人對自己需要的滿足。它包括兩個方面,即人作為生命體的基本生存權利和作為社會人而具有的人格尊嚴。人生的自我價值并不是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中實現的,它總是離不開現實的社會生活。一個人要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不能不依賴社會創造的物質成果,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不能不依賴社會所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累的精神財富。
所以說任何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都是占有一定社會價值成果的過程。隨著社會上對于人的自我價值的承認和肯定,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也由原來相對單一的無視自我價值、單純奉獻社會轉變為不再排除個人利益,重現實、重實效,社會與個人利益并重,事業和利益兼得的狀態。就人自身的發展來說,強調尊重人生,充分肯定人的自我價值,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進步。社會主義條件下理想的人生價值觀,應該強調貢獻和享受的統一。既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又肯定個人的社會主體權益。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取向的教育,關鍵是要把握好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節點,幫助大學生正確區分價值規律與拜金主義的界限,弄清等價交換與無私奉獻、市場競爭與團結協作的關系,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把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結合起來,真正形成對大學生價值取向教育的整體合力。
二、價值取向多元化目前,我國經濟成分和社會階層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由此派生的思想多樣化和利益多樣化的影響日益增加,體現在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選擇上就呈現出了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處在成長期,他們心理、思想的不成熟性和社會實踐的局限性,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另一方面又隨著自身的成長不斷加以調整。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和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有的大學生構建了積極向上的價值體系,有的卻滑向了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兩種價值觀念的碰撞,大眾傳播事業特別是網絡這一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使西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影響的渠道和機會大大增加。國內經濟成分、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并且隨之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非常活躍,他們求新求異意識比較強,喜歡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觀念。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就必然造成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特點。現實已經證明: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等價交換、自由競爭、追求利益、講究實惠等價值取向,盡管是可以肯定的、合法合理的,但如果忽視政治思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淡化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人生價值導向的主導作用,勢必使大學生價值取向中的消極因素呈增長趨勢,致使價值取向走偏方向,釀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三、矛盾性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價值取向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個人價值目標與社會價值目標的矛盾從理論上說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個人與社會在價值取向上的根本一致。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并不盡然。對一些人而言,個人的自我意識在呼喚社會價值體系時,總是從滿足自身的需求出發的,但社會價值體系卻并不是憑借單個人的自我意識來建構的,它不可能現實地體現每個人的個人愿望,而只能服從社會生產方式的現實來構建。這就意味著,無論哪一個單個的自我意識都不能得到絕對滿足。因此個人價值目標與社會價值目標的矛盾總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在充分尊重自我價值,人們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這種矛盾顯得尤為突出。
(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方面大學生感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傾向產生疑慮;一方面在學校接受許多正面觀點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極腐敗現象又感到無所適從。青年學生想象力豐富,對社會及個人的未來都有較高的期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期望的實現常常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當理想受挫,不能變為現實時,必然產生心理矛盾。而這種心理矛盾直接導致的就是大學生價值取向選擇上的矛盾性。
(三)道德實踐與道德認識之間的矛盾大學生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現實,講求實惠和實際,注重物質利益和生活目標。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向個人傾斜,向金錢傾斜,為了眼前利益,不惜犧牲未來,這對未來人才的全面素質的培養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大學生處于青年時期,這一時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青少年由不成熟的人格狀態向成熟狀態轉變的時期,心理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過程之中。與嬰兒期的生理斷乳相比,這一時期可以稱為心理斷乳期,具有獨立與依賴并存、理想與現實沖突較大,以及自我意識強而自主能力較差等心理特點。這正是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選擇出現矛盾性特征的內在心理因素。外在因素則主要表現在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這樣一個社會轉型期,社會上各種新舊思想和觀念的撞擊不可避免地使原本隱藏在內部的矛盾暴露出來,一些不良現象和思想不可避免地侵蝕到大學校園中來,并與長期的學校教育的價值觀發生矛盾。此外還存在著學生自我期望值高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矛盾。雖然要求改革的呼聲很高,但一旦改革觸及切身利益,往往表現出不滿情緒。總之,種種因素使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矛盾性日益凸顯。超級秘書網
(四)務實性當代大學生更加注重自我價值和利益的實現,關注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競爭意識、自強意識普遍有所增長,呈現出務實的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對自身物質利益的追求成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動力,這種經濟上的利益驅動機制必然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化趨向務實。多種分配形式并存、貧富差距也都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別是隨著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當代大學生日益注重從經濟角度、效益觀念來觀察分析問題。“招生并軌,自費上學”的招生制度的改革,使得學生家庭必須支付一筆高額的教育費用,金錢的支付必然要求金錢的回報,客觀上造成了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務實性特點。同時他們對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的責任感也有所淡化;“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大學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使得學生注重熱門專業、實用知識的學習。尤其是高校大規模擴招之后,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現在的大學生開始感受到將被社會所選擇。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務實精神增強。應該說,大學生追求個人發展,追求現實利益,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缺乏遠大的社會理想和對長遠目標的追求,只為一己一時打算的學習動力強度小,并且缺乏穩定性和持久性,自我實現的程度也相對較低,使得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中出現了“才大志疏”的傾向。更危險的是,引導不當很容易導致淡化群體、過分強化自我、片面追求物質享受、講求感官快樂等不良現象。正確的價值取向,不僅僅是當代大學生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建功立業之源,更是推動人類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新形勢下的新變化給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上和思想上都帶來了新的變化,要正確引導大學生自覺地將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命運聯系起來,把實現個人價值同服務祖國和人民統一起來。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就必然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變化和發展的新特點有及時且充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大學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實際條件和特點,針對根本,對癥下藥,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從而使之自覺地形成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人生價值觀的正確取向。
〔參考文獻〕
〔1〕羅國杰主編1思想道德修養〔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C〕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