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管理創新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在為社會輸送人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方向,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使職業教育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門人才。
關鍵詞:開放式管理策略;以人為本;創新和強化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增長,職業教育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策略,從社會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采用創新的管理、教育方式,強化職業教育與管理,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進行創新式教育和管理,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采用開放式的教育、管理策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
一、采用開放式的管理策略,適應社會的發展
職業學習在社會需求方面具有一些頗具優勢的專業,在發展這些優勢專業的同時,學校要根據自身能力和經濟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在傳統職業教育中,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就業率,忽視了學校的發展是否適應社會的進步。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學校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教學方式,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學習管理,加強優勢專業的發展力度,根據學校的經濟情況投入更多的財力,加大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增進職業學校的發展的后勁。在發展過程中,學校管理者要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來制定教育目標,運用開放式的策略來進行學校的科學管理。例如,把企業引入到學校,構建校企聯合機制,提高專業的實效性,使學校更好地發展。
二、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機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專門教育機構,它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高素質和高技能的人才,他們有更強的專業技能,能夠更好地在生產、生活第一線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在職業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要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機制。在對教師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善于傾聽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多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收集及時的信息反饋,為更好地進行管理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探究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高效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職業學習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為學校工作人員、教師、學生的管理、教學、學習提供了更大空間,使他們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在專業教育中滲透職業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因此,在職業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要重視對學生素養的培養,使他們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參與各種活動,成為擁有高素質和高技能的人才,為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打下基礎。因此,學校在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時,要讓他們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質教育。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職業素質的滲透,能夠讓學生樹立敬業、愛崗、誠信、務實的信念,并在生活和實踐過程中貫徹這種信念,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有效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只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難以獲得實效,需要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加深理解,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認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職業學校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時,要根據學校的教育性質來考慮以下兩個方面:1.職業教育學校的性質。職業院校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技術的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以技能技術教學為主。教學的方式是理論結合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學校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設施、設備和器材等,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地進行實踐,結合實踐來掌握技能和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2.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探究能力較強,在學習過程中喜歡鉆研。針對職業學校和教育對象的性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強化技能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多年從事職教的經驗發現,在企業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了三年仍然不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訓設備的不足和合作企業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職業學校傳統教育中,教學只注重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他們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的都是書本上的死知識,不能靈活地運用,專業教學流于紙上談兵,沒有給學生足夠多的實際操作機會。在職業學校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技能型教師的指導,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學校要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對管理和教學進行改革。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需要建立與開設專業相適應的技能訓練基地,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模式:一種是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由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實習、實踐基地,讓學生在企業環境下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能夠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進步和提高。另一種則是建成一種前校后廠的模式,在學校內部建立起設施完備的學生實踐基地。當然這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的多方投入。通過以上兩種方式的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專業技能方面進行提高,搭建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橋梁,提高他們的職業綜合素質,為保障他們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在職業學校管理過程中,學校要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來對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讓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進行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管理者要優化管理策略,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為保障職業學校的良好發展打好基礎,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隋志成.完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對策分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4).
[2]朱明.對高職院校學生考核評價機制的思考[J].機械職業技術教育,2010(3).
[3]范樹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政策走向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5.
作者:陳睿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機械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