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移動支付模式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移動支付是當前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個亮點,本文介紹了移動支付的兩種應用模式,分析了各自的適用場合、技術特點及發展現狀,并對移動支付業務的前景做了展望。
[關鍵詞]移動支付模式電子商務
一、引言
移動支付是指利用客戶的手機,通過短信、語音、射頻識別等方式進行的銀行轉賬、繳費和購物等商業交易活動。與傳統的現金支付相比,移動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優點,在開展該業務較早的日本、韓國及一些歐洲國家,移動支付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我國,移動支付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有調查顯示,國內手機用戶每月增長數量超過500萬戶,2007年用戶總數將突破5億。這顯然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對移動支付業務的開發,將為產業鏈上的各方,包括設備制造商、銀行、信用卡組織、商業機構、移動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等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帶來的將會是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從客戶應用的角度,將移動支付歸納為兩種模式,介紹了各自的適用場合、技術特點及發展現狀,并對移動支付的發展前景做了分析。
二、移動支付的兩種模式
客戶若要使用移動支付業務,前提是須將手機號碼與銀行卡進行捆綁,此后在交易過程中所支付的金額會直接從銀行卡上扣減。
在此前提下,移動支付可以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非面對面的支付模式,主要迎合了客戶不希望親臨現場就可進行交易的需求。客戶可使用短信、語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水電煤氣、物業管理、交通罰款等公共事業繳費,或者用于彩票購買、手機訂票、手機投保等交易。這種支付模式不受時間、地點約束,無需排隊,為客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國外如愛立信公司的Mobilee-Pay解決方案,在國內如北京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機錢包”業務,都支持這種支付模式。
在當前2G/2.5G的通信環境下,手機還只能瀏覽一些簡單的網頁,要進行網上購物還不太現實。因此,可以考慮將非面對面的移動支付與基于PC的網上支付結合起來,構建成統一的電子支付系統。例如與支付寶結合,現在支付寶是用客戶的E-mail登錄,如果服務提供商之間加強協作,使客戶用手機號碼也能登錄,這樣就可以將移動支付與網上支付合并為一個ID,既方便于管理銀行賬戶,又擴展了非面對面移動支付的應用范圍。與支付寶一樣,手機號碼已采用實名登記,因此較好得保證了客戶的信用度。
移動支付的另一種模式是面對面的支付模式。如今,人們雖然能夠足不出戶地在網上購物,但網上購物永遠也滿足不了人們在商場里親身購物時所體驗到的人文享受。親身購物的過程就是一種休閑方式,那么在此過程中如何使交易最為簡便呢?面對面的移動支付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有點類似于人們在商場內的刷卡消費。
曾經出現過用發送短信的方式來完成這種支付,但是短信在發送、回復的過程中信道易受干擾,期間的延時難以預計,而且零售交易金額少但次數多,頻繁地發送短信容易使消費者產生厭煩情緒。因此,今后的趨勢是在客戶的手機與商家的終端之間采用近距離無線通信方式,客戶只需將手機靠近終端,再輸入密碼就可以完成支付。
較早的移動設備普遍采用紅外線技術進行近距離通信。其缺點有二,首先是發射端和接收端必須處在筆直的視線內且要精確對準,另外,紅外通信缺乏有效的安全協議。作為建立個人局域網(PAN)的一種技術,藍牙目前廣泛應用于手持設備的無線連接,然而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它的連接速度存在問題。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傳輸特性,實現對目標物體的自動識別。RFID被業界公認為是一項極具發展前途的應用技術,今后,面對面的移動支付將主要基于該技術。客戶只需將內置RFID芯片的手機或PDA靠近商家的閱讀器,閱讀器識別用戶ID和存儲在芯片內的金額,并傳送交易信息及電子簽名至支付平臺實現扣款,系統內部接口遵循移動運營商專門制定的標準協議《小額支付交易協議MPTP1.1》和《小額支付通信協議MPCP1.0》。
當前,在亞洲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在歐洲有英國、法國、德國,已經應用RFID技術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日本第一大通信運營商NTTDoCoMo的FeliCa手機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從2005年推出至今已經吸引了4000萬用戶,可見其發展潛力之大。隨著RFID技術的成熟,基于該技術的面對面的移動支付系統在中國的實施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移動支付系統框架圖
移動支付系統框架如圖所示,虛線框(A)為非面對面的支付模式,虛線框(B)為面對面的支付模式,兩種模式有各自的適用場合,今后的手機將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功能。
三、有待加強的方面
無論哪種模式的移動支付,由于手機號碼與銀行卡賬號捆綁在一起,因此賬號內存款的安全就與手機直接相關。如此情形下,除了銀行必須對用戶的身份和密碼進行加密以外,運營商需要對手機信號進行加密,手機制造商需要提高手機操作系統的保密性能。在過去的兩年內許多廠商已經花費了大量精力來開發移動支付的安全框架,包括開發出多種無線PKI方案。
對于習慣了只把手機作為通話工具的人們來說,移動支付的概念還比較陌生。因此,提高市場認知度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要向消費者宣傳移動支付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而且要讓商家、運營商及銀行都充分認識到移動支付可能帶給他們的好處和商機。
四、前景分析
國內的移動支付業務從2003年開始正式起步。至2005年,用戶數已達1560萬,產業規模達3.4億元,其中非面對面的移動支付業務占了絕大多數份額。預計2007年,隨著人們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運營商、銀行、商家等各方從中獲取利潤的逐漸增多以及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移動支付業務將進入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拐點。根據諾盛電信咨詢提供的數據,到2008年,移動支付的用戶數將達到1.39億人,占移動通信用戶總數的24%,產業規模將達到32.8億元,屆時面對面的移動支付將占相當大的份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移動支付雖然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之處,但是與傳統支付方式相比,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等特點是勿庸置疑的,本文所介紹的兩種移動支付模式就是將來人們解決日常支付事務的主要手段。況且3G日益臨近,無線移動的應用將進一步加強,各家服務提供商(SP)和內容提供商(CP)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在無線增值市場大展拳腳,移動支付正是各方關注的熱點。因此有理由相信,移動支付的發展壯大已是潮流所趨,它在中國的全面普及將會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