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企產權改革成效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過近年來的改革,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國有資產功能得到放大,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效果開始顯現,進而使得國有經濟總體實力和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得到了鞏固與加強,公司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
1.1.1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我國的產權改革是與產業結構調整、戰略重組等政策配套實施的,進行產權改革的對象企業也是有所選擇的,通過正確的政策指引,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關于2007年度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工作情況的通報》。通報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我國國有企業11.2萬戶,其中:中央部門企業6167戶,占5.5%;中央管理企業1.5萬戶,占13.8%;地方企業9萬戶,占80.7%。2007年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合并)34.7萬億元,增長25.2%;負債總額(合并)20.2萬億元,增長28%;所有者權益14.5萬億元,增長47.5%,剔除因實施新會計準則增加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比增長19.3%;國有資產總量11.2萬億元,增長16.7%。2007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上千億元的43家,銷售收入上千億元的26家,利潤總額上百億元的19家,分別比2002年增加32家、20家和13家。2007年有22家內地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全都是國有企業,其中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16家,比2002年增加9家。新進入500強的中央企業大多是處于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如寶鋼、一汽集團、中遠集團、中國五礦、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海油等。[1]2008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有331家。許多中央企業不但居于國內同行業的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建筑行業,中交集團、中冶集團、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都是國內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都在1000億元以上。中交集團在2007年全球最大225家承包商中排名第14位,居中資企業第一。煤炭行業兩家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神華集團2007年煤炭產量超過2億噸,銷量超過2.6億噸,均居世界第一;百萬噸死亡率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航運業,中遠集團船隊規模居世界第二,經濟效益在全球同行業中名列前茅。造船業,中船集團、中船重工2007年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均居世界前列。設備制造業,東方電氣集團發電設備產量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2007年超過3000萬千瓦。中糧集團生產的金龍魚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都是國內的知名品牌。港中旅、華僑城都處于競爭性很強的旅游行業,他們開拓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有很強的知名度。[2]
1.1.2公司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
十六屆三中全會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據統計,1998年中國國有企業(不含國有金融企業)戶數為23.8萬家,總資產13.5萬億元。其中,國有獨資企業21.4萬家,占90%,國有控股多元投資企業只占10%。而截至2007年底,全國2916家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改制成為多元持股的公司制企業。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寶鋼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等一批大型國有企業相繼在境外上市,不僅籌集了大量發展資金,推動了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同時也促進了國有企業內部產權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特別是通過吸引戰略投資者,不僅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機制的轉換,而且提高了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推動了國有資本的流動重組,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促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推動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提高了企業融資能力,實現了國有經濟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的更好結合。”
1.1.3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國有企業70多家企業實行了資金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財務費用;90多家企業積極推進成本工程管理,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責任成本管理體系;90多家企業建立了重大事項集中管控制度,集團財務控制力逐步增強;石油石化、電信、電力企業普遍開展了重大設備物資統一招標、集中采購,近三年來節約采購成本逾千億元。中央企業的管理層級控制在三級以內,企業風險意識和管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出血點大為減少。[3]中央企業責任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央企業普遍實施了業績考核,根據經營業績兌現薪酬和獎懲,不少企業實行了競爭上崗,形象的說法就是“全體出去再進來,全體起立再坐下”,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和全體員工競爭上崗、量化考核、薪酬與業績掛鉤的機制。
1.1.4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盈利能力普遍增強。
中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2005―2007年,中央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二等獎154項,分別占該獎項的47.5%和27.1%。2006年和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部由中央企業獲得。在2007年獲得的7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47項為中央企業獨立或主導完成。[4]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的同時,盈利能力普遍增強。據《國資委五年回顧報告》,2002-2007年,國資委監管央企減少45戶;其資產總額從8.32萬億元增至14.92萬億,實現利潤從3005.9億元增至10055.7億元;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從106.3%增至112.9%,提高了6.6%。報告顯示,央企資產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每年增加1.3萬億,利潤每年增加1500億元。實際交稅金總額為1.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3443億元,增長24.6%,占全國財政收入的34%,上繳稅金平均每年增加1000億元。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從197103.3億元增長到354813.4億元,年均增長16%;利潤總額從4951.2億元增長到17625.2億元,年均增長51.2%。[5]單從這個階段數據來看,那種認為改革以來中國國資總量絕對減少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雖然不排除少數企業“資產流失”現象,但總的來說,中國在改革中”資產流失”是支流,國資總量增長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