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教師的績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能動性起著重要影響,對教師績效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作用。從心理契約角度出發,分析高校績效管理的有效途徑,提高高校教師績效管理。
關鍵詞:心理契約;高校教師;績效管理
心理契約是指組織與員工間的一種相互期望,具有隱含性,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以高校教師績效管理來說,由于高校教師知識水平相對較高,良好的心理契約更加重要,加強對心理契約與高校教師管理的研究,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一、高校教師心理契約構建影響因素
第一,聘任制度體現不合理。在當前高校中,聘任制度體系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干部職務和教師職稱的升降機制不合理,使得許多有德、能、勤的教師無法獲得應有的職稱,從而對學校逐漸失去信任與期望,影響心理契約的構建。另一方面是身份管理模式本身存在的弊端。在高校教師人事管理中,沿襲的依然是計劃經濟模式下的身份管理,工資制度與教師身份相掛鉤,許多教師的工作與工資并不匹配,待遇不公現象十分普遍,這也對教師心理契約構建形成了一定影響[1]。第二,評價考核制度不科學。評價考核是高效教師績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評價考核中,存在的有考核指標不科學、考核工作未量化、考核缺乏差異化及考核結論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導致考核工作容易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工作的多少、崗位責任的落實情況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一些教師的工作沒有被充分認可,不利于教師良好心理契約的構建。第三,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薪酬分配是績效管理的重中之重,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對績效管理水平提高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就當前高校教師薪酬分配制度來看,依然存有許多問題。首先,沒有形成薪酬激勵制度。在高校教師的薪酬分配中,實行的基本上都是按身份給予固定工資的方式,教師的勞動價值難以體現,中青年教師待遇相對偏低,與市場機制下薪酬制度有很大差距,從而導致高校人才流失。其次,工資分配缺乏公平。普通教師與管理者間的薪酬存在不平衡狀況,且分配考核的標準不統一,多采用傳統、剛性的分配方式,限制了教師的積極性。
二、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策略
(一)基于心理契約的招聘管理
在招聘過程中,做好心理契約的構建,不僅可以聘請到優秀教師,也能夠加強教師與學校間的聯系,降低離職率。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教師招聘關鍵在于向教師呈現學校真實、客觀、特色的一面,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校的文化、環境、工作內容及未來發展方向等,讓應聘者樹立正確的心理預期。基于心理契約的招聘管理的有效方法是真實預覽,通過招聘前準備工作來提高招聘效率,制作宣傳材料,讓應聘者加深對學校的了解;在實際招聘過程中,要加強面試環節的控制,由專業人員進行考核;在招聘完成后,可以先讓應聘者到學校實地考察,修正原先建立的期望,使期望與實際相符合,避免不當心理契約造成的人才流失。
(二)基于心理契約的教師培訓
培訓是鞏固心理契約的重要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在心理契約基礎上,教師培訓管理的策略有:第一,針對性的培訓。做好與教師間的交流、溝通,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根據需求確定合適的培訓項目,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發揮教師學習動機,提高培訓效果,促進心理契約的建成[2]。第二,培訓效果評估。效果評估是培訓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對培訓效果展開全方面評估,聽取教師的意見,做出針對性改進,在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質量的同時,使其更好地滿足教師心理期望。第三,培訓成果轉化。培訓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盡可能地將培訓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因此,要做好培訓內容與工作的結合,通過過渡學習等方式來確保教學成果轉化,提高教師培訓最終效果,促進教師心理契約的完善。
(三)基于心理契約的薪酬分配
薪酬分配不合理是高校教師忠誠度低、跳槽離職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心理契約理論,從教師心理報酬的角度出發,薪酬分配管理的措施有:第一,保證薪酬制度的公平。在薪酬設計中,要切實根據公平原則,了解廣大教師的意見,考慮內部公平和外部競爭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分配程序與結果的公平,從而使薪酬制度達到高校教師的心理期望。第二,制定個性化福利。在群體公平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教師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同崗位、工齡的教師,如果采取統一的福利制度,也會影響教師的心理感受,所以,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合理、公平原則之下,制定個性化的福利策略,給予教師更多的關懷,滿足教師的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契約對高校教師績效管理有著重要作用。掌握高校教師心理契約構建的影響因素,根據心理契約的理論,采取合適的績效管理策略,有助于高校教師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銳,帥起先.基于心理契約理論的高校教師管理[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130-131.
[2]李高芬.引入心理契約理念創新大學教師績效管理[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62-164.
作者:覃紹嬌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