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培養多方面人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通用技術課教學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活力。通用技術是指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遷移價值的技術,包括家政與生活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等諸多方面。通過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通用技術及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并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通用技術課是一門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在技術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接受教學內容,積極參與其中,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是技術課教學人員共同探討的課題。
一、利用學校技術設備工具及物理實驗器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動起來”是技術課程教學的顯著特征,即利用學校配備的技術設備和物理實驗器材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學完“常用工具的使用”一節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提出問題:“怎么幫媽媽開罐頭?”“怎么幫媽媽做一個晾衣架?”學生積極討論,提出很多方法,并當堂動手制作。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知道光有好方法不實踐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只有手腦并用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技術。在學習“材料選擇”一節時,利用物理實驗器材設計“材料性能實驗”的環節,提出問題:“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那么同種材料通過改變材料的形狀,能否改變它的性能?”并要求學生:“用一張白紙,通過折疊、卷曲等操作制作不同的造型,再放在間隔為10cm的2個盒子中間,分別測試紙張能承受的砝碼質量。”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親手動手實驗得到結論:材料改變形狀可以提高材料的強度。最后通過得出的理論舉出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依靠雙手來進行勞動、創造財富,而且通過雙手來進行學習,增進智力。手腦并用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二、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教育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開始廣泛流行起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幫助我們組織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這就使得網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來源。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盡量利用計算機網絡搜索相關知識所涉及圖片、視頻來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例如,在學習“材料的加工”一節時,學生對于機床的概念很陌生,大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更不用提應用。利用網絡下載各種機床的圖片和機床加工零件操作等相關視頻內容,讓學生動態感受到機床加工零件全過程,身臨其境,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學習興趣。其次,要激發學生主動利用計算機網絡了解先進技術,以提高學生學習技術的熱情。在學習“技術是什么”一節時,除向學生介紹電話機、電視機的發展變化外,同時向學生提供相關網站,讓學生自己了解當今世界上的高新技術,像超導、光纖通信,宇宙飛船等高科技知識,為學生的認知能力、個好留下發展的空間。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的模擬直觀,更能激起豐富的想像。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獲取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配合能力,這對提高教學質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特網把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以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應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加強和改進技術課教學,改變教與學的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參與,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校外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技術課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它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在學習“流程”的有關內容時,為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習的興趣和社會責任感,可組織學生參觀自來水廠,請專家講解自來水的制作流程,使學生親身感受到自來水從污水到可用水的處理過程、方法和原理,體會到技術的力量。這樣,就既加深理解了學習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習“怎樣進行設計”一章時,要求學生設計橋的模型,并帶學生參觀市內有特點的橋梁,讓學生仔細觀察橋梁的特點,做好記錄,分組進行制作,同時進行抗壓試驗。學生積極參與,有的學生多次主動觀察橋梁,多次修改設計,感受到設計需要多方面的知識,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是離不開社會而生存的,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重視實踐能力,那就是讀死書。因此,在積極探索技術課教學過程中,要將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校外資源的利用結合起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校外資源是豐富的、大量的,并具有開放性,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夠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校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認識到利用校外資源的必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彌補校內課程資源的不足。
新課程改革實踐性的特點要求教師積極開發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教師應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動態地觀察、體驗社會生活,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解決社會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應教育學生奮發圖強,努力學好技術課,培育學生的技術素養,使學生持續發展。我們正處在新課改大潮中,學校教育要不斷研究,使其適應時代的進步,以利于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