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用實例看全新實驗系統在實驗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數字化實驗系統是一種全新的軟硬件一體化的實驗系統,它具有多類型的傳感器、多通道的數據采集器、多樣化的自主操控平臺以及強大的函數圖象處理系統,具有測量呈現實時化、現象規律可視化、數據處理簡單化的特點。利用好數字化實驗系統,可以完成一些傳統器材無法實現的重要實驗,也可以有效彌補一些傳統實驗的不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下面就“探究電容器的電量與電壓的關系”來進行說明。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第一章“靜電場”第八節“電容器的電容”重點介紹了一種重要的電學元件———電容器。筆者嘗試利用數字化實驗系統探究電容器的電量與電壓的關系,并將實驗過程和結果呈現出來。筆者建議在“電容器的電容”教學中增加“探究電容器的電量與電壓的關系”這一實驗,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容器這一概念。
一、實驗目的
用傳感器探究電容器的電量與電壓的關系。
二、實驗器材
計算機、Edislabpro400數據采集器、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電源(實驗臺上的直流輸出)、電容器(320μF)、電阻(1000Ω)、開關(單刀雙擲)、導線等。
三、實驗原理
利用電流傳感器測量放電電流隨時間的變化,并做出放電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其中放電電流圖線與橫軸之間所圍的面積就是放電電量,即電容器的帶電量。改變電壓,重復實驗,并求出電量與電壓的比值,從而得出在電容一定的情況下,電容器的電量與電壓成正比的結論。
四、實驗電路
實驗電路如圖1所示,主要由充電電路和放電電路兩部分組成,通過單刀雙擲開關控制選擇:扳到a,對電容器進行充電,其充電電壓可以通過分壓電路進行控制,并由伏特表讀出;待充電結束后,扳到b,電容器開始放電,其放電過程通過電流傳感器實時測量,并直接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
五、實驗操作及數據處理
1.按圖1所示連接好電路,圖中電壓表、電流表分別用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取代,傳感器通過數據線和數據采集器與計算機相連,并且在電源兩極之間并聯1個電壓表。2.進入Edisla實驗系統,選擇所用的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選擇合適的量程并進行調零。3.先點擊“開始”,再將單刀雙擲開關扳到a,給電容器充電,待充電完畢后,再將單刀雙擲開關扳到b進行放電,最后點擊“停止”。4.在進行上述步驟的同時,Edisla實驗系統會自動生成充電、放電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以及充電、放電電壓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5.點擊工具欄中的“選擇”按鈕,在鼠標為箭頭樣式的情況下,點按左鍵,拖動鼠標,松開左鍵,可以選擇圖象中一定的區域。利用“數據分析”中的“積分”功能,可以很快得到圖線所圍面積(圖3、圖4),該面積即為電容器充電、放電時的帶電量,即電容器的帶電量Q。6.根據圖3、圖4所示的2次實驗,可以列出數據表格1。可以看出,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電量Q與充電電壓U之比為定值,它反映了電容器儲電能力的強弱,通常將其定義為電容器的電容,并由表1可得該實驗所使用的電容器的電容約為354μF。
六、實驗優點
1.該實驗是對傳統的電容器充放電實驗的延伸和拓展。在傳統實驗中,教師雖然可以通過燈泡或二極管的亮暗或電容器的火花放電來演示電容器的充電、放電現象,但是卻無法測出電容器所帶的電量,也不能探究出電量與電壓的對應關系。因此,該實驗填補了一項傳統實驗的空白。2.只要選擇合適的電容器(電容較大的)與放電電阻(適當大一些,如1000Ω),連接好電路,操作就會很簡單,效果也非常好。因此,該方法值得各位同仁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