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革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各高職院校不僅應該尊重客觀的教育規律,還必須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與學生的人格。此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內容可以表現為: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根本出發點與最終目的是學生的發展,并最大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和理解他人。此外,各高職院校還用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教育管理模式促進了多種教育體系的形成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都非常豐富。其中,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主渠道,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黨團活動的功能,積極展開各種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形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體系。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路
(一)營造良好的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環境
營造教育管理環境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各高職院校豐富自身的校園文化生活,通過舉辦文藝活動、學術講座和運動會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避免學生因空閑而沉迷于網絡世界。第二,各高職院校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構建主體突出、個性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不同學期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在主題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豐富教學方法。通過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斷擴展學生教育管理途徑,并實行定期考核制度,按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核工作。第三,科學管理高職院校周圍的娛樂活動、文化活動和商業活動,嚴厲打擊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經營性娛樂活動和刑事犯罪活動,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合法權益不受外界侵害。第四,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中可舉辦豐富的教育講座與就職指導等活動,邀請社會成功人士到校為學生講解企業發展模式及所需人才類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
(二)建立高質量的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隊伍
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的高水平與高素質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首先,各高職院校錄用新教師時必須嚴格把關,除了對新教師的學歷進行嚴格要求外,還應把生活作風與職業操守當做錄用新教師的先決條件。此外,還需嚴格考察新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社會經驗,拒絕錄用不合格的人。其次,吸引優秀的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加入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隊伍,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調整教育管理人員的工資和待遇,給予優秀的管理人員晉升的機會。并定期給學生教育管理人們提供相關培訓的機會,鼓勵他們攻讀更高的學位。再次,對于采用交易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民辦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變革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管理人員通過激發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最后,完善高職院校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通過落實獎懲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與學生管理的合作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人格培養的主要途徑。學校教育管理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同樣是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主角。然而,由于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眼中缺乏行為自律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嚴重影響了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學生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合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基礎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識,加強學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和班級交流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從而提升學生在班級里的主體意識。還可以將宿舍作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基礎單位,選取學習優秀且工作能力突出的學生作為宿舍長,實行定期輪換制度,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意識,還可以使學生得到管理能力方面的鍛煉。
(四)形成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網絡化管理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逐漸普及到我國各高職院校,然而網絡化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還未得到重視。因此,各高職院校應投入資金建立數字化校園平臺,將學校的教育工作和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歸于網絡化管理中,形成多媒體、多方位的學生教育管理新格局。充分利用網絡數字化的優勢,將學生的教學評價、學籍管理以及選課等工作全部納入網絡化管理系統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日常教學,學生可以利用數字化網絡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方便老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有利于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三、結束語
良好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高職學校正常展開教學工作的條件。而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人才的主要場所,需要科學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促進其發展。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生教育管理環境、建立高質量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加強學生教育與學生管理的合作及形成學生教育的網絡化管理模式。
作者:魏冬云魏敏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