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教育與幸福觀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經濟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質基礎
馬克思曾經在政治經濟學中指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上層建筑的構成部分,其產生及其發展必然是為經濟服務的,并由經濟發展水平來決定。因此,經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換句話說,經濟不單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還為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客觀要求。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持續向前發展就必然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具備夯實的物質基礎,其二,要被大量的需要,而這兩者的實現都有賴于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需求既來自于整個社會層面,還來自于個體層面。比如,隨著經濟技術的提高與發展,就必然會增加對各種專門人才的需求,這就必然會擴大對思想政治教育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而經濟的發展又意味著經濟技術的提高,這使得個體的素質越來越和所取得的報酬和社會地位密切相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工具之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訴求。明確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因此,在實踐活動中,無論從微觀層面,還是從宏觀層面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都對于引導人們重視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促進我國社會土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實踐意義。
(一)為經濟發展保證正確的方向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及全面、快速發展的時期,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信息網絡化快速發展的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加強對人們主導價值觀的引導,使經濟發展走良性健康發展道路。具體而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傳導先進的思想和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從而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不偏離社會土義的軌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則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認識和覺悟,為市場經濟建設建立相適應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可以澄清和糾正各種偏激甚至錯誤的思想認識和觀念,以此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培育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
鄧小平同志在1988年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強調了科技的重要性。,而勞動者作為提供科學技術的最具活力和潛能的主體動態變化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對其主要有兩種功能,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對勞動主體有著調動和激發其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功能,能夠加速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提高勞動者的思想品質,調動勞動者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尤為重要:另一方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勞動主體迅速解放思想,從而更積極地變革生產工具,最終使得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而經濟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三)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這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更新人們的意識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從而對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水平產生能動的作用。艾倫˙布坎南在《倫理學、效率與市場》中指出:“市場的批評者一直認為,毗鄰效應(或外差因素)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是市場不能取得有效結果的關鍵所在。”所以,負面消極的外差因素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符合未來經濟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喚醒人們對負面消極的外差因素的重視,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來克服無效率的毗鄰效應,以新資源觀、發展觀代替原有資源觀、發展觀,從而形成對經濟的發展價值。
(四)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從經濟學的視域來看,社會市場經濟其最本質的原則莫過于追求經濟利益使其實現價值最大化,而利益孕育了一切矛盾的萌芽。此時,不能只依賴于市場經濟本身和法律法規,還應依賴于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精神和倫理價值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化解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培養人們的規范意識,從而有效地維持社會穩定。因而,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總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本質最核心的作用就是通過其思想政治教育來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從而來引導新經濟增長時期的經濟發展方向。
作者:付欣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