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全人教育概述
“全人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經驗等主觀條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以此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快樂地學習,也就是說更加關注施教對象的主體性———“學生”本身這個人。在西方,全人教育最早出現于古希臘,經過文藝復興時期到工業革命的發展,最后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道德在知識之上的“完人”,強調對知識的探求、對美德的培養和對健康的提高,這是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思想的萌芽。在工業革命之后,盧梭主張教育應該培養自然人,把教育的重點聚焦到人的主體性上。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教育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高度重視實踐教育的作用,提倡將人與社會聯系起來。在我國,很多傳統哲學中對教育的界定在某些方面和西方可以說是不謀而合,一些教育思想家的觀點中也滲透著全人教育的理念。例如,古語有言曰“君子不器”,強調的就是培養通才,古代傳統教育中的“社學”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全人教育”。從東西方的起源來看,全人教育的歷史悠久、思想內涵豐富,但是并沒有統一定論,簡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展的“全人”。
2、民辦高校實施全人教育的原因
第一、民辦高校發展陷入困境隨著公辦高校的連續擴招,民辦高校的發展迅速,這使得民辦高校在發展中遇到了瓶頸,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生源就是生命,每年的招生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校師生都投入到這場緊張的生源大戰中。第二、就業問題學生就業難是擺在民辦高校教職員工面前的一道難題,而且,在學生中流傳著“畢業就等于失業,讀書無用,隨便念念”的思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民辦高校教師教學的困難,尤其是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思想,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成為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第三、全人教育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素質教育實踐的思想源頭。但是素質教育難落實,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各種各樣的抱怨,人們形象地用“家長焦慮、學生郁悶、教師困惑、社會迷茫”來形容大家的糾結與無奈。民辦高校,是學生在高考失利后的選擇,成績并不是他們的優勢,但在成績之外,他們有著卓越的能力和才華。因此,民辦高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全人教育和素質教育融合到教學中,形成適合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的道路。
3、全人教育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的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
“全人教育”為人類的發展而教,個體的發展應優先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教育應該重新審視個體的價值。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而不是充當工人或雇員的角色,只有作為個體的人過上圓滿、健康、幸福的生活,教育才是成功的,本人才是一個“有用的”人力資源,從而才能實現國家經濟發展和個人發展之間的平衡。因此,民辦高校應該將學生視為獨特的、有價值的個體,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給予寬容、尊重和欣賞,不能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應該是交往和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達到情感和知識的融合,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改變教學方法。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5后,個性更加明顯,對社會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如果只是一味地向他們灌輸一些和他們性格不符、或者他們感到麻痹的思想,那么無疑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師應該是學習的促進者,根據知識需要設計和運用學習情境,以適應學生的特殊需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取得高效學習成果的關鍵所在,由于民辦學校的學生成績差,實踐性強,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緊緊圍繞學生關心和關注的實際問題,構建新的教學思想體系,讓學生能夠聽得進去,用得上,學會以理論知識來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迷惑。全人教育雖然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但其實真正受益的還有教師本身。教師只有將全人教育理念滲透到自己的思想中,才能突破教學局限,拓寬知識領域,全方位的發展自己,多學習整合知識,將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緊密聯系,以此創造學習的意義。
(3)注重實踐性環節。
民辦高校的學生實踐能力強,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傳統的教學中,人們把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教學獨立開來,對實踐教學的內涵認定過于狹隘,認為只有走出校園的活動才屬于實踐活動。當然,社會實踐是實踐教學的重要一部分,但這并不是全部,實踐教學還應該包括課堂實踐和校內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校園里,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創建美好校園、文明理念宣講等。校外實踐則是以校外為實踐的主陣地開展實踐活動,比如社會調查,工作實習等,通過多種實踐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達到學習和實踐的相互融合,形成正確的信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高春波 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