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融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在融媒體時代,如何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擺在教育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從融媒體的含義、特點入手,深入分析了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對在當前融媒體全面到來的時期,如何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題,進行了思考與討論。
【關鍵詞】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大學生
一、融媒體的含義及其特點
(一)融媒體的含義。融媒體是一種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全新媒體,它在整合、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的“揚棄”過程中,將不同媒介形態的傳播內容進行深度融合,并對人力、內容、宣傳等進行全面整合,集內容、信息、社交、服務為一體,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已經深入高校,現在,各個高校所建立的微信公眾號、微博、主題教育網站等,已然成為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二)融媒體的特點。1.強互動性。與傳統媒體相比,互動性,是融媒體很突出的一個特征。互動性,指的是信息的傳遞方,信息的接收方,雙方一起加入到信息的傳遞,同時確保接收方收到的信息是及時的,還需要強調的是,在信息的收發這個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沒有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并不能決定傳遞什么樣的信息內容,信息的傳遞內容主要取決于信息的接受方的需求,信息的傳播方會對信息的接受方對信息的接受度進行評估,進而向信息的接受方傳播更加受歡迎的內容。同時,借助融媒體的幫助,信息的接受方也可以轉變為信息的生產者,將信息傳送給他人。在這樣一個信息收發角色可自由切換的時代,借助融媒體,普通大眾間可以暢通無阻地進行信息交流。2.多媒體化。在融媒體時代,各種媒介的生存環境,正變得愈加復雜,彼此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為了生存下去,各種媒介都根據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新形勢與新環境中,積極尋找著接下來的發展路徑。各種媒介日益發現,將當前日益歡迎的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自身媒介中來,并借著種類繁多的媒體傳播平臺,與其他媒介進行深度融合,是當前各媒介創新發展的出路。各種媒介的相互融合是融媒體最主要特征。3.內容豐富。在當前階段,不管是新興媒介,還是傳統媒介,都各自有著自己的自身的優勢、劣勢。倘若將新興媒介、傳統媒介進行有效融合,則可以各取所長,各補所短,更好的傳播質量的信息,將更便于人們獲得。尤其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此等相對深奧的內容,更要借助新手段,新技術,進行不斷革新。在此需求下,融媒體真可謂生逢其時。通過利用傳統媒介體,如雜志、報紙等,或者利用新興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傳遞信息,融媒體將視頻、文字、圖像等種類的信息,進行了有效融合,對信息的傳播內容、傳播手段、信息服務等,實現了全面的整合,從而能夠實現人們同步地,零時差地,多樣化地接受信息的愿望。對于不同種類的信息需求,融媒體也可以推出別具一格的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不同需求。4.傳播內容碎片化。在當前的融媒體階段,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產生信息,但是,很少有人可以產生有效的,完整的信息,所以,當前融媒體所傳播的內容,碎片化的特點很是顯著。在此情形之下,需要信息的一方既可以簡單地從融媒體碎片化的傳播內容中,篩選那些對自己有用的,自己所樂于接受的;也可以對融媒體本是碎片化的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整合,重新通過融媒體傳播出去。此外,當今高校引導學生打破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的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借助融媒體實現知識的獲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融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方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偏向于單向灌輸,難以讓教學內容進入同學們的心腦,教學不見成效,更可能會適得其反。而借助于融媒體,學生、教師間的交流,能夠順利進行,非常契合大學生渴望平等,渴望師生間彼此尊重的心理。同時,融媒體發展的日益繁榮,使得學生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他們自己需求的知識,這對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融媒體也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媒體將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形式更加多樣,教學氛圍更加活力,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1]。
(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在當前的融媒體繁榮時代,因融媒體這一新興工具的引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容不再單一,教學模式更加多樣,一如改變了先前死氣沉沉的面貌,煥然一新。教師借助融媒體,形式多樣地宣傳國家的先進思想,先進文化,進行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授,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教學內容,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廣大新生代大學生中間的接受度和歡迎度。
(三)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很長時間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普遍是單一的文字,教學時也更多地只是照本宣科,不免使得學生感覺其太過乏味枯燥,長期以來更是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融媒體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利用融媒體來快速地挖掘大量信息與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使高校思政教育透出時代感,具有吸引力。
三、融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融媒體無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好處的,但是其對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威脅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挑戰教育者的話語權。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受到挑戰,主導地位呈現弱化傾向。當融媒體逐漸融入大學生的生活時,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接觸與使用明顯是高于教育者的,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面現實,與時俱進,使自己的學術水平不斷提高與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更為復雜。在娛樂風氣盛行的當前,“網絡紅人”、娛樂明星層出不窮,他們隨之所掀起來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年輕人中肆虐。與此同時,對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沒有任何裨益的不良信息鋪天蓋地。嚴重影響青年一代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嚴重威脅著祖國的后繼發展。在此歪風邪氣肆意蔓延的時期,如何正確引領學生形成健康的,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挑戰,也是其必須承擔且必須完成的使命。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受到弱化。融媒體信息中,既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也有與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主流相悖的,大學生往往很容易被這些雜亂的、非主流的信息所吸引。他們在網絡上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瀏覽那些與學習完全不相關的內容,不再潛心鉆研深奧的理論,尤其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無自律意識的大學生,長此以往,導致他們的思考能力降低,甄別事物的能力出現偏差,會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四、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轉變教育理念。在融媒體時代,要想使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得以建立,積極的校園輿論得以形成,教師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把學生擺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與學生做朋友,進入他們的內心,用心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更加關愛。在融媒體時代,教師們要借助融媒體這一高效載體,與時俱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新的數字技術,綜合運用聲、像、音、色等元素,打造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法,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和新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充分挖掘融媒體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潛力。樹立多元化為主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更直觀、更有吸引力和視覺沖擊力的形式,切實提升思政信息傳播的能力和質量,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融媒體時代下,在堅持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則下,高校要反思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緊跟時代的步伐,引進新媒體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與時俱進”,構建融媒體教學平臺,有效優質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交流互動,使思想教育理論更具生命力。教師要利用融媒體的優勢,不斷探索“網上引導”和“網下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增強立德樹人的效果,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主動性和前瞻性。
(三)加強大學生自律教育,提高網絡道德水平。融媒體時代,多樣的信息開闊了大學生眼界,但也有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由此,高校要加大對網絡道德的宣傳,使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不從事有悖道德有悖法律的事情。不斷提高學生借助融媒體獲取優質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網絡游戲、網絡社交中掙脫出來,積極學習,積極生活,弘揚社會正氣、傳播正能量。對于學生作為融媒體的主體所應盡的道德、義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宣傳,引導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感,增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效果。
五、結語
融媒體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要充分利用融媒體時代的優勢,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和心理特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為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作者:周琳 古力努爾·艾爾肯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