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工廠在物流專業推廣的意義和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教學工廠”的概念“教學工廠”主要是將工廠環境引入學校,在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主要便于教學的工廠?!敖虒W工廠”試圖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典型的企業環境,并與教學緊密結合的辦學模式,使實踐教學工作不依賴于企業,在校內即可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
1.2“教學工廠”理念在職業教育的應用與推廣“教學工廠”(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Polytechnic,簡稱NYP)林靖東院長提出的職教新概念,“教學工廠”經歷了校園內的工廠模擬(simulation)、模仿(emulation)到融合(integration)的發展過程。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改變了傳統職業類學校在職業技術教學中只是模擬或模仿,將教學與生產實際、產品的開發研究等融合在一起,提供給學生真實的企業環境進行實戰培訓,學習企業經營與管理經驗,它使學生學以致用,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經過教學工廠學習培訓的學生,基礎扎實,具有企業實踐經歷,具備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地應用于實際工作環境的能力,深受企業的歡迎。企業工程師與教學老師合作研究項目,使教學與項目相融合。通過項目研究,提供教師與企業溝通的機會,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企業前沿技術,積極超前進行專業開發準備,因而能在最短時間內迅速進行新專業和新課程的開發,為企業培訓專業人才,為企業技能開發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同時,項目合作也使教師的專能得以開發提高,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師自我更新和發展。我國最早提到“教學工廠”這一術語的文章是由鄭學農撰寫,刊登在1997年《上海教育科研》第四期,題目是“‘教學工廠’———新加坡職業教育新理念”。1999年天津教育年鑒記載,早在1998年天津一輕工業學校借鑒“教學工廠”辦學模式建立日化專業綜合教室。2004年5月,《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刊登陳怡舟的“新加坡‘教學工廠’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一文。此后,“教學工廠”理念和教學模式為中國職業教育者所熟悉。20世紀90年代末,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將“教學工廠”克隆到國內的職業院校。2009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專業通過兩年來“學習型教學工廠”的建設與實踐,在專業建設、課程綜合化改革、綜合實訓項目開發、頂崗實習、服務社會、技能競賽等各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
2.1經貿類院校特點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物流企業的特點與崗位要求,不可能安排批量學生赴企業頂崗實習,校企結合、頂崗實習始終是經貿類職業院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難以突破的瓶頸。
2.2“教學工廠”理念的推廣有助于經貿類院校突破工學結合的瓶頸“校企結合”在目前市場經濟中應是校企互利雙贏,才能促進雙方長期合作下去,工科類崗位特點決定了企業愿意接受批量學生頂崗實習,既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勞動力,同時也提高了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而經貿類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不大,主要是找不到合作點,企業對單方面的付出不感興趣,很多校企雙方合作都是熱熱鬧鬧簽訂協議后,就束之高閣了,因此造成了學校學生的“企業經歷”甚少。借鑒“教學工廠”先進理念,結合我國國情,引進貿易公司,建立“教學工廠”,進而構建“邊學邊工,亦生亦徒”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制度化的關鍵,能保證工學結合有效地落實,能促進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進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專業根據行業特點,在與合作企業充分研討和論證的基礎上,將企業相對獨立的部門分撥出來,或成立分公司,建立“教學工廠”,形成與“訂單培養”相結合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會解決以下問題:
①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徹底改變企業在校企合作中被動合作的局面。②在經貿業務中,無論多么逼真的模擬也不能代替實際環境中的實際操作,而“教學工廠”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在真實崗位實際操作和頂崗實習的問題。
③訂單培養的人才能順利實現無縫對接。
④真正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3“教學工廠”理念在經貿類院校推廣的路徑
3.1制定以“教學工廠”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基于教學工廠的項目驅動教學策略運用于課程教學,選擇實體公司的項目很關鍵,通過對行業企業調研,進行項目選題,確定學習情境,在教學中對完成項目的各項技能及時訓練,同時將項目進行分解,低年級完成分解的小項目,高年級參與真實項目的實施,最終完成項目產品,從而將教學過程化為生產過程,將教學目標化為生產目標,將教學考核方法化為對企業員工的考核方法,最大化教學做一體化,采用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學與做合一,知行合一,從而達成教學價值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3.2建立適宜“教學工廠(公司)”是理念推廣的關鍵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工廠”相比工科類院校具有投資小,易操作,見效快,但就業崗位少的特點,可以結合行業背景建立相應的業務或公司。比如:我們與某大型快遞公司以教學工廠為核心的項目驅動教學策略建立了“快遞公司學院分部”,解決了快遞公司最后一公里和校園攬貨的業務需要,同時也為在校的專業學生提供了實習崗位。目前,我們將該理念應用到一些大型商貿公司,學院為公司提供辦公場所,公司將易于操作,容納崗位多的部門設立在學校,企業一線員工與學校專任教師角色定期互換,學生以學徒的身份進行崗位實習,這樣就為“工學結合、校企結合”提供了合作途徑。在教學安排時,注重彈性安排,分班實習,人員相對固定,既要保證所有專業學生在崗位上學到知識技能鍛煉能力,又能維持一定時間的穩定性,保證公司業務正常進行。對于高職一年級學生主要以崗位見習為主,可以通過模擬企業的場景進行教學,二、三年級學生可分班安排崗位實習,同時,業務骨干要相對穩定,運用所學知識為企業帶來較大利潤的骨干可適當折合學分或網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際工作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3.3改變傳統的人才評價體系與該理念相配套的就是對人才的正確的考核與評價。在我們實際教學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例子,學院聘請在崗位工作優秀畢業生返校介紹經驗的時候,發現他們當中60%以上都不是當初學校考核體制下的優秀學生,這說明學校的評價體系與學生的工作能力是不相符的。引進“教學工廠”理念,將會對職業教學的考核機制、手段和方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要將企業對員工的考核評價體制嫁接到學校,更加注重對過程的考核,而能力的高低將成為考核的核心,職業素質成為考核的關鍵點。
4推廣教學工廠理念的實際應用中值得商榷的兩個問題
4.1學分制靈活應用的問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生活有具體嚴格的要求,學生的每一項學習任務都會量化成學分,學生必須修滿學生才可以畢業,而“教學工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應用是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顛覆,不可避免地沖擊原有的學分管理,所以要有針對性地研究更加靈活的學分制,使學生的“學”與“做”轉換自然,便于整體安排。
4.2“教學工廠”工作人員雙重身份的問題“教學工廠”首先是一個實體,一個投入市場運營的企業,那么就要求企業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首先具備經營一個企業并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他們是企業的員工,但他們同時肩負著“新兵訓練營”“師傅帶徒弟”的角色,他們是師傅,也是教師,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如何針對這些人員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和工作績效考核標準,是“教學工廠”順利運行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