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運用效率亟待提升
(1)物流配送基礎設施規模。為了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國內各大中城市開始大力推動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物流配送基礎設施的完善,2013年,我國鐵路運營里程為10.31萬km,比2012年增加5500km;公路總里程達到436萬km,比2012年增加11.87萬km;內河航道運輸里程為13萬km,比上年增加860km。但是國內物流配送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在區劃分割自主物流管理體系下,各類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都存在統一性、協調性較差的問題,如物流倉庫以平房倉庫、普通庫為主,保溫、冷凍、氣調倉庫則發展相對滯后,物流配送基礎設備配套性、兼容性都相對較差,規模效應難以實現。
(2)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由于各個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獨立性,使得物流基礎設施規劃也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這直接引起物流基礎設施整體布局合理性不足的問題,總體規模相對較小,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導致物流企業市場效益下降。同時,各個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的協調性較差,物流產業運輸成本較高,直接影響物流管理效率。
(3)物流基礎設施銜接。雖然各大中城市都大力推動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和物流批發市場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物流基礎設施之間銜接相對較差,一是多式聯運發展速度較慢,我國物流運輸尚未打破鐵路、水運、公路運輸等相互獨立的局面,導致物流運輸成本較高,多式聯運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據統計美國多式聯運占物流總額的比重為40%,印度多式聯運占物流總額比重也達到25%,但是我國多式聯運占物流總額的比重僅為2%。二是物流園區與物流基礎設施銜接不暢,物流設施效率難以發揮,物流園區積聚功能及組織功能的實現成本較高。
2物流技術發展較快,技術運用成本較高
(1)物流技術發展。我國物流產業起步較晚,物流技術發展還相對滯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際物流技術采用先進紅外探測技術、無線通信技術、RFID識別技術等光機電信息一體化技術,大大提升物流設備運行速度,并朝著系統化、節能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但是我國物流技術發展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各種先進物流基礎設施運用相對較少,嚴重制約電子商務發展。
(2)物流技術改造。面臨日漸開放的外部市場,物流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運營成本不斷上漲,因此,物流企業必須滿足客戶多元化服務需求,不斷加大物流技術改造及基礎裝備升級,在物流運輸過程中重視線路優化、節能增效等,從原有的低端物流向高端物流轉化,進一步提升城市物流配送效率,促使物流配送向信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但是由于物流技術改造成本較高,因此目前只有少數物流企業參與進來,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都依然采用傳統物流配送體系,物流配送效率相對較低。
(3)物流信息化技術運用。為了應對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國內大型物流企業開始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信息化技術系統。如雙十一期間,菜鳥網通過大數據引導商家、快遞業協同作業,共享物流數據,對于提升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交通運輸部門開始推廣北斗車載定位系統,推動位置信息服務發展,整合公共交通信息平臺,構建覆蓋全國的物流信息交換網絡,為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奠定了信息基礎。
3物流組織管理效率較低,內外部協調系統建設滯后
(1)對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視程度。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背景下,物流信息技術運用也逐漸廣泛,但是我國物流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程度還相對較低,電子商務的普及程度較低,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服務網絡及信息網絡建設都相對滯后,物流電子商務化受到制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物流管理效率。
(2)內部信息系統建設。當前我國物流企業內部信息系統建設滯后,引起系統信息重復輸入問題。由于物流企業信息錄入量較大,導致操作員相對較多,而且內部輔助信息系統也相對較多,同一操作員不得不在幾個系統中錄入產品信息、客戶信息等,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在操作過程中信息錄入的一致性也相對較差,流程相對復雜,效率相對低下,浪費人力物力。與此同時,大部分物流企業重視成本控制,對于成本浪費的重視程度過高,卻忽略了客戶訂單響應速度,大大影響了客戶滿意度。除此之外,大多數物流企業通過相關信息系統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但是各個物流企業運輸產品型號、規格物料相對較多,物流貨品在出入庫信息管理中以倉管員錄入為準,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錯誤率相對較高,也影響了物流管理效率。
(3)物流組織管理協調性。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各個部門、機構、人員的有機協調。我國物流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部分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在國內外建立物流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但是各個分支結構、營業網點的協調性相對較差,它們均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開展物流活動,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導致物流協調成本較高。
4物流人才隊伍培養模式單一,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1)物流人才素質。我國物流業發展時間較短,高校、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培養都還處于不斷探索之中,物流行業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特別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背景下,通曉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物流運作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嚴重不足,物流教學培養手段單一,專業化師資隊伍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
(2)物流人才培訓。伴隨物流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物流企業為了控制物流成本,開始運用電子信息技術,而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離不開物流人才的支持,使物流人才了解并運用電子信息技術,能夠為物流管理效率提升奠定人力資源基礎。但是當前大多數物流企業并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培訓體系,也就談不上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不利于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3)物流人才引進。物流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市場競爭優勢,人才是關鍵。從外部引進物流人才能有效提升物流人才隊伍的素質。當前物流企業一般通過網絡招聘、現場招聘等方式引進物流人才。但是大多數物流企業并未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激勵制度,不僅難以引進高素質物流人才,也難以為物流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的路徑選擇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還面臨諸多困境,因此必須創新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策略,優化物流管理方法,提升物流管理效率,進而構建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1借鑒國外物流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創新物流基礎設施管理體系
物流管理效率提升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較大,投資周期也相對較長,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物流企業融資渠道,以政府為主導,引進外資或民間資金進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系統;借鑒國外物流融資管理經驗,創新設施投資回報制度,降低物流企業運作成本。與此同時,放寬技術含量較高的物流企業的上市條件,為獲取物流項目建設融資提供新渠道。除此之外,在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該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增強各個區域物流配送體系的協調性,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2構建互聯網物流信息傳遞模式,創新物流管理技術運用模式
物流管理技術創新是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國家應該完善物流技術創新引導機制,建立政府支持政策,引導物流技術從國外借鑒向自主發展轉變,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物流技術創新機制,對創新能力較強的物流企業以及對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給予相應的創新資金扶持,推動物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為物流企業運用先進技術奠定基礎。二是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提升物流管理效率的關鍵,但是當前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還不高,物流信息傳遞速度與可獲得性都相對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因此在物流管理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引進與開發物流信息化系統,以互聯網信息系統為基礎,構建物流信息集成系統,以此實現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創新。
3完善全社會物流服務體系,創新物流管理經營服務系統
我國物流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物流經營服務管理都還處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創新物流管理系統就成為必然。一是發展社會物流服務體系,支持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提高物流業規模化效應。二是發揮物流中介的銜接作用,通過物流中介,組建跨區域、部門或行業的物流經營系統,形成集團化規模優勢。三是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利用效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協調性,提升物流設施運用效率,降低物流設施建設中的資源浪費問題。四是完善物流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系統,以物流業務協調發展為目標,建立相應物流信息保障系統、組織保障系統,以應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發展的信息化需求。
4建立多層次物流人員培養體系,創新物流人才培養機制
物流管理離不開人才支撐,當前物流業中物流人才建設還相對滯后,客觀上要求創新物流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建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機制,當前高校物流專業設置合理性不足、物流師資薄弱,需要進一步對高校物流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提升高校的物流人才培養能力。二是加大物流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力度,高校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與物流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活動,并為物流企業提供專業實踐技能更高的物流人才,實現共贏。三是完善物流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通過完善激勵制度來引進高素質專業物流人才,同時根據物流人才發展需要建立多層次物流培訓體系,不斷提升物流人才綜合素質,為提升物流管理效率提供保障。
作者:白晨星單位:天津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