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新公共管理理論啟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新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8O年代以來盛行于西方國家的一種新的行政管理理論和模式,是指導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是“福利國家”制度的衰落和新制度經濟學興起的共同結果。上世紀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運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指導國家經濟活動,試圖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彌補市場不足。然而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經濟滯脹、政府擴大支出產生高稅收、政府公共服務無效率。造成社會普遍不滿。新制度經濟學強調自由市場的價值。批評政府過分的干預,主張用市場過程取代政府過程來配置社會資源它認為只有讓市場進行資源的最佳配置,讓消費者和生產者決定福利的供給和需求。才能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繁榮。人們開始從政治上批判“福利國家”的政策,主張以自由市場、個人責任、個人主義來重塑國家和社會新公共管理運動最早起源于英國.i980年.撒切爾政府推行以縮小政府規模和進行“財政管理創新”為中心的改革。隨后又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并迅速擴展到其他西方發達國家。新公共管理是指采用企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引人市場競爭機制,以提高公關管理的水平和質量。它被人們描述為一場“3E”運動,即實現經濟、效率、效能的管理改革運動。
2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是一種與傳統科層制相類似的管理模式大學校長在校黨委的領導下負責全面行政管理工作.校長之下分設若干名副校長.每位副校長又分管若干個處室部門及院系.院系成為最終負責執行的基層單位。學校通過實施崗位責任制和制定管理規章制度來規范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確保學校的政令暢通然而,這種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弊端。
2.1機構臃腫造成效率低下
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機構和人員設置.基本上仿照政府機關的機構和人員編制.每所高校少則十幾個部門,多則二十余個管理機構,造成了機構臃腫、職責不清,多頭領導,議而不決,決而不斷,辦事效率低下由于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件事情由幾個部門分管或需要幾個部門共同協作方能解決.容易導致部門之間出現推諉、扯皮等情況.不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
2.2傳統科層制結構滋生官本位思想
高校的組織機構和組織成員按照管理權限和崗位責任被固定在不同的層級上.由高到低層層節制,權利逐漸集中,呈金字塔狀分布,學校行政最高層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權力為載體,通過上級的命令.依靠行政機構或行政人員行使行政管理職能來實現。學校的一切資源.包括學術資源都在各個組織機構和組織成員的掌控之下,行政資源擠占學術資源成為一種常態.使得本應以學術為中心的高校仍是行政權力決定一切資源的分配。
2.3管理方式陳舊制約行政人員工作主動性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運行主要就是憑借行政負責人的行政權威以及各類規章制度和崗位目標責任制職責來約束組織內成員的行為。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雖然可以強化工作秩序.保證各項政令暢通和落實,但在理的規章制度之下,容易導致組織成員的思想惰性:處在組織內的人往往思想觀念陳舊,辦事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淡薄,工作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3.1關于“適度分權”的啟示
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應該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即政府角色由“劃槳”轉為“掌舵”因為政府本身無法兼顧所有的事務.盲目的大包大攬實際上只會降低行政效率.造成舍本求末。正如彼得•德魯克在其名著《不連續的時代》中所寫道的:“任何想要把治理和實干大規模地聯系在一起的做法只會嚴重削弱決策的能力。任何想要決策機構去親自實干的做法也意味著干蠢事。”高校行政部門的管理也可參照這一模式.即行政管理部門作為規章制度的制定者,而不直接參與管理.適度放權給各二級部門。學校作為教學科研機構,與政府部門相比,工作側重點有所不同,行政部門主要任務是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服務和保障.而且不同的專業、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管理時更適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相對靈活的方法.行政部門直接的干預針對性不強,管理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行政職能部門在制定政策的同時.應考慮將管理權限適度下放給二級學院.使其針對自己的特點進行管理。這樣既能調動各二級學院的積極性.也能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3.2關于“顧客導向”的啟示
新公共管理理論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政府不再是發號施令的官僚機構.而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提供者,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務的“顧客”政府以提供全面優質的公共產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務為其首要任務高校行政改革中的“顧客導向”理念.就是要把學生和家長作為“顧客”.以提供滿意的教育服務作為目標。行政部門要樹立服務意識,改變傳統模式下的舊觀念.以“服務”取代“管理”.更好的為學校運作提供保障。
3.3關于“引入競爭機制”的啟示
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管理應廣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提供.從而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政府不再面面俱到.而將部分事務分配給私營組織.在政府部門中。合同外包就是引入競爭機制的集中體現傳統行政管理體制下.高校自身承擔了過多的職能。比如校長辦公室作為行政工作的核心部門.既要做好長傳下達、處理大量日常事務.還要負責會務、接待等繁瑣的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嘗嘗兼顧兩難。目前.許多高校引入了“外包”機制,由專業的服務公司承擔學校的后勤服務工作,包括餐飲、會議、校園綠化等方方面面,使行政人員能更專心的做好本職工作.這樣的成功經驗還可以在高校工作的其他方面進行推廣以提高行政效率
3.4關于“追求效率”的啟示
傳統的官僚制政府注重投入.對結果和收益卻很少關心。新公共管理理論重視管理活動的產出和結果,強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重投入輕產出也是目前許多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籌辦各種大型會議、活動等,希望借此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活動舉辦前往往制定詳細的安排.投人大量預算.活動結束后總結和評估工作卻很少進行或流于形式。如果能借鑒新公共管理思想,對活動的收效進行認真的評估總結,就能更好的提高活動的效果。
3.5關于“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啟示
新公共管理主張通過實行臨時雇傭制、合同制等新制度.打破傳統的“文官無大錯不得辭退免職”的終身工作制。在考核方面.新公共管理提倡績效考核制度目前高校在人員錄用和業績考核方面也日益趨于規范.但還是存在問題特別是對行政人員的考核不同于專職教師,缺乏硬性指標.造成年年考核卻都流于形式。如果參照新公共管理的精神,將高校行政人員的考核細化、量化,并將考核結果與收入掛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要建立配套的培訓機制.提高行政人員的業務水平.使他們以主動的精神為學校工作服務。高校行政管理機構的存在意義在于以最低的運行成本、最快捷的工作效率、最實際的工作效果為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生活等提供便利,為青年學子提供學習、發展的機會,最終推動高等教育實現文化傳承、知識更新、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但科層制管理模式抑制了基層的活力及創造性的發揮,降低組織效率和管理質量.影響到高校整體工作目標的實現。只有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科層制的管理模式.才能不斷提高行政效率.為高校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