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強化服務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人員要摒棄官本位的思想,認真履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義務和職責。高校行政管理要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只是“管理人”,而是要“服務于人”。1.服務是一種隱性管理。隱性管理是相對于顯性管理而提出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對服務功能的強化就是一種隱性管理的表現形式。服務并不代表放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越來越重視服務在隱性管理中的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把過去的上指下派、發號施令式的強化管理,轉變成更注重發揮在管理中的指導、協調、支持作用,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服務使管理更具人性化。從表面看,強化行政管理的服務功能,可能會導致管理效能的低下,但管理的人性化有利于使被管理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得以更好地發揮,使管理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服務使強制管理具備了柔性色彩,給予人更多的關注,使被管理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中。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由黨政領導和黨政部門中負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專職、兼職政工干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和研究人員構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成敗。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要求有兩個:一是對全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即建設一支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政治堅定、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人素質提出的要求,即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以高尚的情操教書育人,注重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備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質,即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和能力素質等。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政治素養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文化業務素質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人文知識、管理學知識;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學、管理、協調和科研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其中,過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政策水平,有較強的政治分辨能力;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熱愛工作,熱愛教育事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和特點,按照隊伍精干和有利于工作的原則,本著優化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素質的原則,統籌考慮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編制定額。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待遇
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切實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解決行政管理人員的后顧之憂,從而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當前,高校不斷擴招,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不斷加大。因此,高校除應鼓勵行政管理人員認真工作外,還應在政策和待遇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從而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進入管理隊伍。高校應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崗位津貼、職務晉升等作出明確的規定,使行政管理人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根據社會發展對高校行政管理隊伍的要求,學校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管理制度,對行政人員的素質要求、職責、考核、晉升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并通過制度建設,達到優化隊伍組合的目的。以職務晉升為例,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干部任免條例》,大膽啟用有作為、認真、負責的管理人員,與業務水平低、思想意識弱的人員及時溝通,幫助他們找出問題所在,促進校園的穩定團結。
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第一次使用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些新概念,這些新概念的提出,彰顯了黨中央的人本情懷,有助于建立和諧社會。人文關懷是指對人的生存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由于高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不盡完善,帶來收入分配、工作分配等不公平,直接導致管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增大,各種不良情緒也不時出現,同時,受其負面影響,誘發了管理人員道德缺失、服務意識淡薄、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這些消極的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緩解和消除,就有可能使一些人產生過激行為,成為危及學校安全的誘因。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只強調教育人,而忽視人的因素。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人文關懷,對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應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人文關懷,以情感人,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如網上論壇、對話合作、民主討論、心理咨詢熱線等,把理性教育與情感慰藉和心靈關懷等感性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管理人員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突出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來的。柔性管理注重情感的投入,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中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管理者的意志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剛性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用制度約束管理員工。而柔性管理則是以人為中心,對教職工進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的管理模式最適宜在高校中實施,因為高校行政管理的對象是知識型和智力型的,針對管理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實施柔性管理更能體現高校管理的特色。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管理工作水平。柔性管理更能激發人的潛能、主動性和創造精神。高校實施柔性管理應注重以下幾方面:1.尊重管理人員,營造服務育人環境。根據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會需要,四是尊重需要,五是自我實現需要。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而言,他們的主要需求是尊重和自我實現這兩個層面。有些領導卻忽視了管理人員的這種需求,認為管理人員不重要,更注重管理人員的學歷,對管理者的業務水平、服務意識不關心,對管理人員主要采取命令式,使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缺失,導致管理人員覺得育人只是教師的事情,對高校發展漠不關心,服務意識差。因此,高校管理者應轉變觀念,尊重管理人員,從而營造一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教學環境。2.實行民主管理凝聚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要重視溝通,加強平等溝通。在作出決策時,要深入調研,集思廣益,這樣既能避免在作決策時產生失誤,又能體現管理人員的重要作用。實施民主管理,既可以體現教職工主人翁的地位,增強其責任感,又能使他們了解學校的各項政策,從而更好地貫徹實施。這種做法能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凝聚人心。3.利用人格力量感召人。由于柔性管理不只是用制度和紀律來管理,而是靠管理者的心情去管理,管理的對象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因此對高校的管理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職工是素質較高的群體,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員要運用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高尚人格的管理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動員力和說服力,容易使師生對其產生信賴感。
六、高校行政管理中要執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人本管理”源于行為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的要義是:要求任何管理活動應以“人”為中心,管理者要將組織內人際關系的處理放在首位,維護人格的尊嚴,注重激勵員工的需求、動機,鼓舞士氣,發展高校師生自由的潛能,從而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第一,以人為本的管理使管理工作更有效率。高校管理人員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生活中幫助教職工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增強教職工的歸屬感,使教職工自覺地把個人目標與學校目標融為一體。建立和諧的管理關系,管理關系中應體現平等、尊重,在工作中不能管得過“死”過“硬”,在工作中要設身處地為師生員工著想,用柔性管理代替剛性管理,從而達到管理的有效性。第二,尊重人,發揚其所長。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高校要滿足管理人員的心理需要,使之愉快地生活,滿足其自尊心、參與感、成就欲,重激勵,抑懲罰。高校要重視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為其提供進修的機會,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其工作發揮最大效能。第三,在“以人為本”的管理中突出激勵機制。所謂激勵就是引起需要、激發動機、指導行為有效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高校要從管理人員的需要出發,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其工作動機,使其處于認知活躍、情緒興奮、態度積極的心理狀態。教育激勵像一盤棋,最關鍵的是人,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應注視激勵。
七、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主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定位關鍵在于明確其指導思想。要堅定不移地以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校園文化的優化與協調統一。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動態溝通、強化、協調和整合,將校園理念、文化精神滲透到師生心中,營造出良好的校園形象。發揮教職員工的行為示范作用。高校必須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努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征的良好校風,將道德模范、作風模范、工作模范等大力宣傳,突出榜樣作用。高校行政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對于現階段高校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都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關注焦點之一,而高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更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