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校園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精細規范前提下的高效管理
學校離不開細致規范的管理,但這么繁雜的系統工程,校長想要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掌控無疑是不明智的,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認為“優秀校長對學校的管理一定要抓住核心”,他提倡校長要“有所不為”要“為大不為小”。管理者不是管家,樣樣都要親力親為;管理者不是監工,事事都要洞明監察。最有效的管理應該是讓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職責,都能夠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該做什么、怎么做應該是一種習慣,不需要督促。每年的九月,“家訪”定是蘇城教育熱詞。九月本來就是老師們最忙的一個月,又多了家訪的工作量,壓力確實很大。但既然要做,那就要把花下去的時間和功夫達到最好的效果。學校提出:要用真誠和智慧,打造家訪滿意度。于是老師們各司其職,思考如何來解決家訪這一社會熱點,學校難點工作,德育處早在家訪月啟動之前,就向每個家長發了信,把家訪的目的和內容首先告知家長,“家庭是孩子快樂成長的第一學校,學校又是孩子健康發展的第二家庭”,第一句話就把學校和家庭緊緊拉在一起了。為了達到陽光家訪、和諧家訪、廉潔家訪、便民家訪的效果,信里還明確了家訪紀律,提出了教師家訪“六不準”。收到這樣的信,家長自然沒有了顧慮和各種不必要的誤解。和信一起發到家長手中的還有家訪預約卡,除了預約時間外,卡上還包括了“家訪時最希望老師帶來什么樣的信息”“新學期,你對孩子的三個要求“”孩子最突出的三個優點”等等內容。“這個預約卡讓我們感受到學校的用心,處處為孩子著想的工作作風,讓我深深感動。尤其是兩位老師和我談話,一直是站著的,水都沒有喝一口,還自帶了拖鞋,換鞋進門,這樣的家訪,我們家長歡迎。”一位家長說。家長的工作做到位的同時,學校也給老師提供了家訪的各種準備預案。針對一些80、90后年輕老師,學校制定了家訪細節手冊,“切忌告狀式家訪、切忌與家長‘斗氣’、了解家庭教育情況的同時,也要尊重家長的隱私,不當面指責家長,背后議論……”家訪結束后,在教科室組織的《我和我的家訪故事》主題沙龍上大家暢談心得分享體驗。
二、遵循規律基礎下的人本管理
規律是不容違背的,認識教育規律,掌握教育規律,對規律與立場的那份堅守,應該是校長的內省與自覺。規律彰顯的是一種哲學的力量。如何把冷冰冰的規律在校長手中運用得溫暖起來、溫和起來,彌散厚重的人文情懷,這是需要校長智慧的,在長期的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管理的第一要義是得人心。要能夠安人。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后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所以校長要難得糊涂,要有容人之心,懂得舍得,能忍辱負重;校長要懂得兼顧多方利益:學校、學生、教師、社會、領導;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等。工作中要努力踐行“讓幸福在校園詩意地棲居”的追求:學校不設“簽到簿”,在簽到教師遲到的分秒之時也簽掉了教師內心深處的溫暖。針對教師個性獨特、秉性各異,我們要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有人說老同志有資歷無追求難相處,我們提倡尊重為先、民主議事、謙恭禮讓;有人說體育老師底蘊不足、自由散漫難管理,我們提倡雙方感情互通、個人價值認同、共同愿景期待,與他們結下深厚情誼,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這便詮釋了圓通管理的要義。
三、科學民主保障下的制度管理
西方管理講求科學。凡事制度先行,有法可依。校園管理也要有制度,但除了規范化,系統化之外,還要考究人性化的特質。團隊成員共同執行,由“人治”轉為“法治”,但這同樣要以人為本,體現對人的關心、信任和尊重。學校采取民主的商量方式讓教師參與制定和修改學校的改革發展方案、教師績效工資方案、崗位設置方案、各類規章制度等,在大家強烈的認同感之下剛性制度也充滿了柔性,從上到下,目標明確,各司其職,恪守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
作者:張萍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覓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