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中國農村的糖尿病病人逐漸增多且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根據200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農村地區糖尿病病人的經濟負擔十分沉重,人均一年的直接治療費用為3110元,年直接疾病經濟負擔(指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費用,一般指糖尿病的年治療費,包括門診、住院、保健治療、藥物以及病人在接受衛生服務過程中所支付的營養、差旅和保健器具等費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平均為246.3%。很多糖尿病病人為了減少治療產生的費用,選擇自行在藥店買藥進行治療或者干脆不治療。
在中國農村地區,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常見,為了幫助農村病人減輕疾病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我國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部分縣(市)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并到2010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于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及促進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公平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式成為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的組成部分。目前,全國各省市都將糖尿病納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范圍。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政策讓百姓得到了實惠,如2006年在山東省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24.9%的糖尿病病人得到了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補償額度為每位病人526.84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看病的負擔,使得因經濟困難未進行治療的病人比例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糖尿病病人在醫療機構進行正式治療。
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政策也對病人的確診機構產生了影響,在縣醫院確診的病人比例有所下降,增強了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減輕糖尿病病人經濟壓力中仍需完善的方面
有研究顯示,低收入糖尿病病人的年人均醫療費用支出有所上升,而較高收入和高收入病人的年人均醫療費用下降明顯,合作醫療基金傾向于補貼富人,低收入病人的疾病經濟風險進一步增大,所以,低收入病人更應該得到制度的特殊照顧。另外,農村合作醫療對病人門診費用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就診費用補償力度偏弱,不利于引導病人在基層衛生機構就診,以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所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完善過程中應該提高門診以及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一項旨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及促進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公平性的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糖尿病病人的經濟負擔。但是,由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現在仍處于摸索階段,傾向于補貼富人以及對病人門診費用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就診費用補償力度偏弱是目前看到的缺點。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保障不應僅是對其進行經濟補償,更重要的是通過醫療保障引導慢性病病人合理選擇就診機構,通過醫療保障促進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實現對慢性病病人保障的關口前移,從根本上降低慢病發病率,實現對慢性病病人的保障。
作者:馮貴榮桑美麗續無香單位:山西省保德縣人民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