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目標分析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康的、創造力、研究力和表現能力的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設計意識是貫穿其中的主線是統領設計領域的關鍵。設計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設計師的主要工作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而是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設計意識的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將教學的側重點從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轉變到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軌道上來,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寫實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的靈感和創新意識。
2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對策分析
教學改革是關系到藝術設計專業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一項系統工程。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現有的教學目標、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等進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2.1改革培養目標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亡發達的不竭動力。藝術設計需要學生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因而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通過改革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才能完成。學校教育要把創新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以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具有適應能力強、基礎扎實和綜合素質高的能力。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才能體現其價值,對于藝術設計學生而言更具有本質性的意義。
2.2改革課程體系
目前藝術設計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就是理論設計、設計表現和設計思維三大模塊。一個學科的課程體系是在相當的時間內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傳承性,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已經從傳統的工藝設計和工藝美術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被學術界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學科。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對傳統教育進行刪減的教育,而是使學生的自身設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藝術設計學校應該在學科建設的基礎上增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和應用性的培養,使基礎學科的人文和環境意識滲透到設計中來。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要打破傳統的學科劃分局限性,從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實際、實用”的原則來對課程進行調整。
2.3完善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基礎,不同院校要根據自身的特色來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決定要根據社會背景和時代對人才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藝術設計學校要根據學校的本土文化來培養學生具有能夠將本土文化和世界先進思想相融合的能力。其次,把握好最新的設計思想,21世紀是信息瞬息萬變的社會,藝術設計學校應該把握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使教學內容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
2.4突出學科特色
藝術設計專業的關鍵在于突出設計的特色,我國的藝術設計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經驗,好多學校還處于模仿國內外知名大學的辦學模式階段,缺乏特色。因此,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要從質量上進行狠抓,特色是優勢并且特色決定學校的辦學質量,沒有特色的教學只能是模仿,模仿和抄襲有違教學的本質,真正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制定學科的發展方向。
2.5建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首先,藝術設計學校對于一些開放式的課程可以請專家來講學也可以請在社會實踐方面比較有經驗的技師來教授技術。其次,教學要與課程開發于一體,打破封閉式課程教學的傳統,讓學生學會走出校門,直接參與企業的設計和開發過程,讓學生將課程上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雙軌制度教學模式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3結語藝術設計的生命在于創新,當時當前我國藝術設計學校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藝術設計學校要從實際出發改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為社會培養具有理論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作者:蘇曉娟單位: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