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教學多元現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實驗教學總體思路
1.適當的教學觀點----教學超越一般意義的知識傳授,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系統的思維與工作方法和專業知識理論與技能。實驗教學采用學科交叉、多元思想對撞、多樣教學方法并存、師資成分多樣的教學觀點,努力修正過去教育中形成的孤立思維、知識碎片化的現象,盡量降低學生知識失憶現象,提倡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2.適合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和大綱是戰略性的文件,并且要求物質、人力、技術的支持。教學計劃的實體是課程體系,它包括了內容和時間二個基本要素。針對應試教育造成的弊病和教學中缺乏宏觀立場的現象,實驗教學保留了本質良好的課程,淘汰過時或過于孤立的課程,新設立適合社會發展的課程和內容,也合并一些課程,強化課程的組配關系及時程運籌,同時考慮到便于教師行課中建構知識共聚的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強調知識理論的連續性和通用性,打破單一課目的封閉邊界,形成多元方程式排課。這樣易于引導學生在大腦知識庫中建立高速網路,進行知識的多點對接,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強化知識的整體力量。
3.適度的教學情境----采用建構的學習方法,重視主客體的交互作用,著力于教學情境的營建,注重智力、情商、知識等綜合發展。強化思維方法的訓練和思維工具的運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并重,鼓勵批判、質疑的思考;提倡學生實施自我管理,自己設置問題,并尋找方法和手段去解決問題;重視個體潛質的發掘,同時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化的交往能力。借用社會行業的力量參與和推動開門教學,用行業發展的需求檢驗教學,將教育變為學校、社會、受教者共同的事業。
4.適應的師資比配----實驗教學班的執教人員以本系本院的教師為骨干,另有兄弟院校的教師、雜志編輯、企業管理人、工程師、設計師參與,形成多重身份的教師團隊。使學生接觸到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執教方式的導師,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正面影響。
二、多元因素重構的教學方式
1.顯性課程的非常規方式
所謂顯性課程,主要指常規的課堂教學。依然是當前主要形式,能有效排除無關外因的干擾。然而,這僅僅實現了實體空間對外界的屏蔽,網絡早已摧毀了課堂的實體圍墻。教育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變得智慧,教師要做的是引領學生將點滴的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學會自己在知識海洋中撈取有用的內容,引導他們用系統的方法尋找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將看似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正確比配與組合,采用有效的手段去發現并解決課題目標設定的問題。這才是課堂教學最終的目的。設計師執教:授予優秀設計師的教學指導證書,與教師協作執教。設計師進入課堂是對多年未有進取的教學慣性進行沖擊,矛頭直指陳規舊習,為沉悶的課堂吹來舒爽的新風,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教學氛圍,接受不同的指導。開放的流動課堂:藝術教育家馬一平先生曾說“沒有社會的參與,教育是不完整的。”關門教育是設計教育的致命傷。如果校內教育與就業之后的社會現實斷然分開,缺少接力棒傳送的中間過程,其對學生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為了與社會貼近,實驗教學的課堂地點可以隨課題需要而移動,或設計公司,或工程項目的現場,或城市公共環境,或正在施工的工地等等。網絡教學:利用網絡建構虛擬課堂,實現跨課程、跨班級、跨專業多向交流。在虛擬課堂中,施教者和受教者角色是相互轉換的,而且信息散布面遠遠超越了固定的實體課堂。學生上講臺:學生當老師,這不是新玩意兒。旨在強化學習主體的內在能動性,通過角色換位來激發學習動力裝置的高速運轉。這樣的上課方式刺激了學生的“事業”感,在榮譽和責任的壓力下,查詢、閱讀、調研、設置問題、備課、組織教學、登臺講演,學生的智力閃射出驚人的光芒。由于學生做教師不具有權威性,學生之間沒有心理屏障,臺上臺下互動熱烈,相互積極評價,提問率很高。還常以反問為主,形成良好的辯論氛圍。
2.隱性課程多樣化
所謂隱性課程,是指教學計劃之外沒有硬性規定范圍和要求的教育活動,具有跨界跨專業的特點,也包括部分被延展到課外進行的顯性課程。小范圍講座:全校范圍的高層次學術講座并不少。但是,為實驗班級另行安排了一系列跨界跨專業,針對性強的專題講座。小范圍講座形式活潑,人之間的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自然也拉進了,可以毫不拘束地敞開心扉交流。講座范圍向大藝術的面擴展,包括文學詩歌、音樂、舞蹈、攝影、電影、服裝、廣告等,意在廣開眼界,舒展情懷,以多元并存的通觀態度看待人類文化。而講題往往是“非學術性”的普及話題,與生活現實貼近,并解答學生們提出的各種有趣問題。向課外延伸:設計學范圍寬泛,內容復雜,課堂指導的時間有限。利用網絡工具進行高效率的課外輔導便成為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對群體輔導,也能夠實現一對一的交談。虛擬空間中身份差異被模糊,師生交流往往比課堂上面對面更加隨意和親近,大膽而直言。學生們往往會在課外主動聯系教師,希望獲得課堂外的交流,顯性的課堂教學也必然被隱性地延伸到了課外。另外,實訓教學具有操作性,延伸到課外繼續操作是不可避免的。建立教學實習基地:高學歷必須經過社會實踐才能轉化為高能力。將課堂逐漸過渡到實習,由社會接過教育的接力棒,為畢業和就業實現平滑連接,是實驗教學最為重要的環節。基于此,選擇了一批優秀的設計公司,正式授牌設立為教學實習基地,為實習提供較為穩定的條件。并根據公司人才需求和學生個人訴求,有計劃的組織暑期實習和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合并,在公司一邊實習一邊接受畢業設計輔導)。實習中,盡可能讓學生做基礎、平凡而瑣碎的工作,培養設計師必備的品格。向社會開放的畢業展:畢業設計展覽由社會機構贊助并承辦,面向社會開放,并借此感謝社會機構和同仁為實驗教學做出的幫助,體現了學校、設計機構、社會機構形成的三方協作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共同體。
三、實驗教學的作用力
1.學生綜合能力提高
四年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多元化的教學破解了設計教育教學中諸多難解的老問題,事倍功半轉變為事半功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能重新認識自己,從現實角度找到與社會的結合點,學習目標更準確;自律自強精神提高,正義感增強。多元的實驗教學對受教育者個體的意義是十分深遠的。學生就業機會增多,從業能力提高。部分學生在公司實習后接受再培養和訓練,被直接錄用。對于畢業后將從事其它工作的學生,也通過綜合的多方面學習訓練,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建立起應有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
2.共同探索設計教育
沒有社會提供的實踐作為基礎,設計教育教學將是無源之本。課堂傳授和社會實習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和糾偏的過程。“請進來走出去”是改變封閉式課堂教學的基本途徑。與社會共同建構起適度的設計教育教學新情境,使教學的能量被聚合,變得更強大。借用社會行業的力量參與和推動開門教學,用行業發展的需求檢驗教學,將教學變為教師、學生、設計師三方通力協作的活動。
3.促進教師學術研究
實驗教學不僅防止了教學肌體的老化,在培養教師隊伍,激勵學術研究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實驗教學使青年教師不僅直接參與了學術研究,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對科研和學術工作起到了推動。四年來出版了教材和書籍,發表了多篇論文,教學能力、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翟幼林劉益單位: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