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下產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將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產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認知障礙以及溝通障礙等。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27.6±5.7)歲;初產婦79例,經產婦21例;剖宮產53例,自然分娩47例;產婦體質量62.8~76.4kg,平均(70.1±4.3)kg。觀察組年齡20~40歲,平均(27.9±5.9)歲;初產婦75例,經產婦25例;剖宮產與自然分娩各50例;產婦體質量63.5~77.2kg,平均(70.5±4.6)kg。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即新生兒出生后于新生兒室行預防接種,于新生兒浴室行沐浴、臍帶消毒等護理,而后為產婦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并為其行產后知識培訓。觀察組則行母嬰床旁護理,即新生兒與產婦處于相同的護理環境中完成所有護理,具體如下:①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就產科護理人員而言,只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對護理服務態度進行改善,因而護理人員除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與技能外,還應掌握健康教育知識,針對分娩知識、產婦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培訓,促使其為產婦及家屬提供更為專業的護理,針對母嬰床旁護理的方法、目的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向其進行介紹,以增強新生兒與產婦的舒適度,期間還應參照產婦的個體差異,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②在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應充分尊重產婦及家屬的意愿,為新生兒行疾病篩查、預防接種等,在產婦產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其做好清潔,并指導其適當運動、合理飲食,除此外,為產婦提供床邊測量體溫,聯合做好乳房、腹部、皮膚以及切口處的護理,期間應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復舊情況,針對體能訓練的方法向產婦進行介紹,告知其母乳喂養的優勢與注意事項,并對其在母乳喂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出;護理人員針對產后營養知識主動向產婦進行介紹,必要時可進行演示。③做好新生兒護理:密切觀察新生兒情況,其在手術室或產房出生后將其送至病房,24h內為新生兒預防接種,出生第2天則為新生兒進行沐浴,而后每天均給予新生兒洗澡撫觸、指導智護訓練等護理,出生第3天則進行床邊疾病篩查,并做好床邊健康教育。
2)觀察指標
①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養知識調查表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80分為良好,60~80分為一般,<60分為較差;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③生活質量情況:采用SF-36量表對產婦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產婦的生活質量越好。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知識
掌握程度比較兩組經護理后,觀察組母乳喂養知識良好率達91.0%(91/10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0%(70/10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達98.0%(98/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76/10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推動了現代護理工作逐漸向家庭、社會等領域拓展。就產科護理工作而言,產婦及家屬已不單單滿足于健康教育,而是加大了對母嬰床旁護理服務的需求。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為較為新型的圍繞產婦與新生兒的護理模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有利于產婦生命質量的提高,其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指導其母嬰喂養知識與技巧等,有利于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盡快幫助產婦轉變角色,不僅可有效增強母嬰安全性,還為母嬰交流提供了平臺;其次有利于護理技巧的提高,凸顯了人文關懷,護理人員通過針對性、個性化護理方案的制定,不僅對產婦及家屬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最大限度解決問題,通過為其提供母嬰保健技術服務,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溝通能力、鞏固專業技能,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高。燥。患者右大腿被燙傷,穿寬松棉質短褲或短裙,減少衣物對創面的摩擦。
2.2癥狀護理
1)精神癥狀的護理
患者在疾病狀態下,會出現很多的精神癥狀,受癥狀的驅使,患者會表現出各種怪異的行為和想法,護士要掌握各種特殊狀態的護理常規,針對癥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2)睡眠護理
睡眠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最常見癥狀之一,睡眠質量的高低常預示病情的好壞,良好的睡眠能促進病情的早日恢復合。護士要合理安排患者作息時間,認真觀察患者睡眠情況,有睡眠障礙時及時向醫生反應并處理,促進病情快速穩定。
3)疼痛護理
患者剛燙傷時,疼痛尤為難忍,精神障礙病人自制力差,疼痛劇烈時,容易發生沖動行為,此時,根據病情給予鎮靜劑或者止痛劑。
2.3創面護理早期無感染時采取暴露療法
創面凃搽美寶藥膏,若創面發生感染,要立即予以清創,用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藥液進行沖洗,并外涂京萬紅后進行包扎。
2.4安全護理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缺乏
不能配合治療,此患者多次將創面痂皮自行揭除,造成創面感染。①將患者安置在單獨病房,除留有口杯以外,將其余物品全部拿走置于護士站保管。患者自由活動時,將其安置在工作人員視線之內,并將其雙手反剪約束在背后,必要時將患者約束保護于床,以免患者抓撓創面。②按時給藥,服藥時護士要送藥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認真觀察藥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及時向醫生反饋。③本例患者是在住院期內被開水燙傷,表明對精神疾病患者,醫院需要更加嚴格執行危險物品管理制度,同時加強病房巡查,發現危險因素并及時處理,提高對高風險性傷害暴露因素的預防能力。
2.5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當患者處于疾病狀態時,要同情患者的感受,通過轉移其注意力,改變環境讓患者情緒平靜。當患者處于恢復期時,耐心的安慰患者,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精神障礙患者多自知力缺乏,認知功能障礙,思維、情感、言語行為混亂,對疾病狀態時的特殊要求自制力差,稍有刺激容易發生自傷毀物行為,在治療中不合作、不能配合治療,對其采取恰當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
作者:李慧嬌單位: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