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目的探討康復鍛煉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247例骨科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康復鍛煉組127例和常規護理組120例。常規護理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康復鍛煉組在臨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康復鍛煉護理干預。測量記錄兩組在手術護理后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關節功能恢復時間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康復鍛煉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鍛煉組總體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鍛煉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恢復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骨科;護理;康復鍛煉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臨床骨外科采用手術方法治療骨折患者越來越普遍,伴隨著全國老齡化趨勢,老年人骨折發病率也是逐年增長,對骨折患者的術后康復治療是恢復健康的關鍵,故如何加強術后患者康復鍛煉尤為重要,能起到加快疾病恢復速度、增強患者身體功能、促進患者康復以及減少不必要并發癥和痛苦的作用[1]。本研究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7例骨科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康復鍛煉組127例和常規護理組120例,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期間247例骨科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康復鍛煉組127例和常規護理組120例。康復鍛煉組中,年齡26~77歲,平均(45.8±5.9)歲;男67例,女60例;上肢骨折30例,脛腓骨骨折25例,股骨骨折16例,股骨頸骨折16例,骨盆骨折14例,脊柱骨折14例,多發性骨折12例。常規護理組中,年齡24~78歲,平均(46.0±5.5)歲;男63例,女57例;上肢骨折31例,脛腓骨骨折24例,股骨骨折16例,股骨頸骨折15例,骨盆骨折12例,脊柱骨折12例,多發性骨折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康復鍛煉組在臨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有效的康復鍛煉護理干預。具體的康復鍛煉方法與注意事項如下:進行康復鍛煉的時間必需于患者骨折復位固定之后開始,一定不能在未復位固定前就開始鍛煉。骨折患者的康復鍛煉,是一個持續性鍛煉過程,鍛煉強度由輕度慢慢向中、重度過度,切不可鍛煉過度。在恢復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鍛煉直到骨折處徹底愈合,身體功能恢復到最好的狀態為最佳,并且康復鍛煉要始終貫穿于骨折患者的整個康復治療恢復過程中。持續性的康復鍛煉是比較單調、枯燥,需要患者能夠保持耐心,放松心情,在恢復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需要患者具有能夠忍受疼痛的心態和能力[2-3]。患者進行主動性的訓練屬于康復鍛煉的重點,而且必須要對其輔以適當的輔助性鍛煉,這樣有效的持續鍛煉,才能夠逐漸顯著提升患者關節的靈活度。但是,如果還想增加患者關節的靈活度,恢復肌肉張力,并且全面降低肢體的肌肉萎縮,就必須要強化主動性康復鍛煉。故在康復鍛煉過程中,要求患者的運動量以及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都需要適度的控制,必須堅決杜絕患者在康復鍛煉中的高強度、被動性關節活動,以避免過度的康復鍛煉,從而導致關節周圍發生骨化。
1.3臨床觀察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康復鍛煉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康復鍛煉組非常滿意85例、比較滿意37例、一般5例、不滿意0例,滿意度為96.1%;常規護理組非常滿意58例、比較滿意40例、一般15例、不滿意7例,總體滿意度為81.7%。康復鍛煉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折治療后患者的早期康復鍛煉,能有效地促進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環,加快肌肉關節恢復,防止下肢靜脈腔血液凝結等。骨折患者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肌肉關節恢復因為進行系統的康復鍛煉而明顯改善,并且持續性系統進行康復鍛煉會有效地避免骨折處軟組織粘連和肌肉萎縮現象,減輕疾病病理與創傷后果。骨折治療后持續性系統進行康復鍛煉,一般都是通過對功能障礙的預防鍛煉,恢復自身由于骨折造成的運動系統方面的功能損傷。有效的術后康復鍛煉尤其重要,能起到加快疾病恢復速度、增強患者身體功能、促進患者康復以及減少不必要并發癥和痛苦的作用[4-5]。康復鍛煉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鍛煉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結果上看,康復鍛煉組恢復時間比較快,不但能促進患者骨折愈合,從而減少患者冗長的鍛煉過程,降低患者痛苦,說所以患者滿意度也隨之提高[6]。綜上所述,康復鍛煉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恢復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夏玉斌.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59-61.
[2]顧琴娣,顧芳.骨創傷的術后康復鍛煉及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50-151.
[3]劉瓊芳.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研究[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3):340.
[4]包浩月.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3):217-218.
[5]高會昭.骨科護理中的康復鍛煉[J].母嬰世界,2015(17):69.
[6]張康梅,朱芳,盧燕娟.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270-271.
作者:趙云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醫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