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素質培養基礎護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長期的實踐調研發現,當前《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針對護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學觀念陳舊
教學中教師只側重教會護生基本理論和如何進行技能練習,忽視了護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1.2教學方法相對滯后,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隨著近年來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方法也需作出相應的調整。在職業素質培養的過程中,要依據護生的實際特點與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而現實情況是護生由原先的80后轉變為90后之后,教學方法沒有隨之改變。這些教學方法比較滯后,已經不能適應護生職業培養的需求。因而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障。
1.3教師授課及考核形式單一,未較好的體現綜合素質培養的目標
目前《基礎護理學》授課多數仍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護生的主體地位,只側重專業知識的講解,未加強職業素質相關知識的講解。在《基礎護理學》考核中,形式單一,未能將護生職業素質考核內容容納進去,比如護生關愛病人的意識、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這對提高護生職業素質極為不利。
2.《基礎護理學》教學中加強護生職業素質培養教學改革方法探討
2.1加強《基礎護理學》
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在挑選《基礎護理學》教師時,不僅要看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更應該從職業素質和人格魅力方面考量教師,選取職業素質較高的教師,使其在授課過程中對護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便于護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并定期派教師到臨床進修,加強教師職業素質培養。
2.2教學內容改革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與臨床結合更緊密,并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基礎護理學教育中。增加課程中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比例,通過課程內容整合,刪除陳舊重復的內容,擴充臨床新知識、新技能,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2.3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課程內容的講授
2.3.1理論教學
在理論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并把理論知識傳授與職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護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2.3.2實驗教學實驗課上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復式教學法,即“問題引導式”、“示教—練習式”、“情景模擬式”“角色扮演式”“自學———討論式”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另外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從護生的著裝、言行舉止、課堂紀律、溝通交流能力、關愛病人等方面進行培養。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護生學習操作的積極性,通過護生參與教學,還能使其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職業素質。
2.4設置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體現護生職業素質的內容加入考核標準中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不能只注重護生期中和期末的卷面考試成績,應將護生平時實訓時體現職業素質的能力涵蓋在實訓課成績里,以引起護生注重自身職業素質的培養。如護生的儀容儀表、關愛病人的意識、溝通能力等。
3.職業素質的具體培養方法
3.1培養護生關愛病人的意識
在課程內容講解時注重培養護生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同情心。比如,講解給病人床上擦浴時要強調給病人保暖,給病人擺體位時要促進病人舒適,給病人解釋病情時要有耐心,給壓瘡的病人翻身時要有責任心,病人疼痛或病情危重時要有同情心。
3.2注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護生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的語言及技巧的訓練,比如:如何有效地解答病人的問題及疑惑,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護士無法滿足時,怎么與病人溝通使護患雙方達成共識等。
3.3培養護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善于溝通的護士易取得病人的信任,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增加病人滿意度的有利條件。理論課上部分內容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實驗課練習時將護生分小組練習,可以有效促進護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4.小結
《基礎護理學》作為護理學科當中極為重要的主干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內容主要是包括護理學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有基礎技能。進行《基礎護理學》理論和技能教學改革后,可以強化護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有效提高護生將來的就業競爭力,使其提早成為一名臨床優秀護士。
作者:任麗李云建吳廣霞單位:山東協和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