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動導向法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試卷的考核方法來檢測學生內科護理學學習效果,此種考核方法較為片面,不能全面檢測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及水平。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前提下,進行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在傳統筆試的基礎上增設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在操作考試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仿真的工作場景中進行職業態度、專業技能的全方位演練并進行考核,教師以一定的評判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操作情況和綜合能力。同時探討新的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情況,并對新的考核方式進行效果判斷。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行動導向教學法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知識豐富、系統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以及綜合應用能力,在護理學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考核方式一般以一次性閉卷理論考核為主,考核的主要內容是專業理論知識。這與現行的“以能力為本”的教育觀不符[1],也不能全面檢測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及水平。為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為臨床培養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我們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個體的行動,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而教師是學生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咨詢者,最終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和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應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前提下,我們進行了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傳統筆試的基礎上增設了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仿真的工作場景中進行職業態度、專業技能的全方位演練并進行考核,教師以一定的評判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操作情況和綜合能力。本文即探討新的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情況,并對新的考核方式進行效果評價。
1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的實施
在實施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前,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傳統的內科護理學教學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以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堂互動較少。同時,理論授課與實踐練習不同步,一般是教師先講完理論知識,再組織學生到內科實訓室進行相關技能操作的實踐練習,往往是到實踐練習時,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已遺忘,理論與實踐不能完美結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知識掌握不牢固、護理技能操作不熟練、綜合職業能力較差、進入臨床實習或工作后適應能力較差、不能快速完成由學生到護士角色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適合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通過行動來學習,以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和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典型病例討論、健康教育角色扮演、對模擬人實施搶救等任務,任務設計與典型的護理職業行為相結合,并將護理工作程序融入課堂教學中。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的前提下,進行內科護理學考核方式的改革。
1.1實施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的過程
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完成,教師扮演患者,學生扮演護士,以典型病例討論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4~5人,每組選出一名學生作為組長。小組在操作考試前一天進行抽簽,對所抽到的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查找資料、列出護理用物、制訂護理方案。每個病例都有相對應的醫囑單,在操作考試過程中,每個小組作為一個護理小團隊,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對病例中的患者進行護理。護理操作包括執行醫囑、一般護理、對癥護理、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健康指導等。教師在考核中扮演病例中的患者,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與教師扮演的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學生實施操作的對象為模擬人。下面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例,介紹整個操作考試的過程。小組抽到該病例后,針對病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分配任務。在操作考試過程中,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實施對該患者的護理。針對該患者,學生需要實施安置臥位、病情觀察、執行醫囑(霧化吸入、靜脈滴注抗生素)、拍背排痰、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等護理措施。小組操作考核完成后,教師進行提問,提問方式為教師隨機選擇小組內的兩名成員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與病例中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知識有關。教師根據小組完成護理的情況給予一個平均分數,再根據小組的分工任務,給進行不同操作的學生打分,操作較好的學生在本組平均分數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加分,操作較差的學生在本組平均分數的基礎上給予適當減分。
1.2注意事項
1.2.1收集各系統典型病例
教師在操作考試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需要到臨床中收集各系統的典型病例。由于每個病例的信息量、復雜程度、難易程度不一,而操作考試所用的病例復雜難易程度要大體一致,所以教師要對所收集的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刪除不必要的信息,并對病例的復雜難易程度進行調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每次內科操作訓練和考試所用的病例都進行了討論和調整,所選擇的病例均為內科各系統常見的典型病例,所選的病例復雜難易程度也基本一致。
1.2.2分步進行操作訓練
整個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先對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有一定的認識,再進行相應訓練,最后才能進行考核。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操作考試中涉及的內容進行示教,讓學生熟悉考試的步驟和程序。其次,安排相應的內科護理操作考試模擬訓練,每次操作考核之前安排操作實踐課。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一方面熟悉了操作的環境及各種物品的放置位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內科護理操作及基礎護理操作能力。最后才是實施內科護理學操作考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患者的護理。
1.2.3評分標準的制訂
由于操作考試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所以在制訂評分標準時,不僅要考慮學生個人的操作水平,還要考慮小組的分工及合作情況。另外,在評分標準中還要體現護士的綜合素質。整個評分標準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護理素質12分(包括衣帽整潔、洗手、戴口罩2分;進行自我介紹2分;注意保護患者隱私2分;操作中注意關心體貼患者2分;操作過程中注意和患者溝通交流2分;有一定的應變能力2分)、護理措施73分(包括用物準備齊全并放置合理5分、操作過程正確合理60分、護理方案合理安全5分、操作后能夠正確處理用物并交代注意事項3分)、小組團結協作以及小組成員分工合理5分、提問10分。其中護理措施中的操作過程評判較為復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每位學生完成的操作內容都不同,教師針對不同的病例制訂相對標準的護理措施,每項護理措施都有相應的分值,教師針對學生完成情況給予評定。
2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影響
在整個教學和考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并經專家評定,主要調查學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況,包括臨床處置能力(內科護理操作能力、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制訂護理方案能力、配合搶救能力、實施心理護理能力、用藥指導能力)、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應變能力、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認識能力、關愛患者的意識)。
3討論
3.1臨床處置能力的提高
我們在教學和考核過程中注意模擬真實的護理工作場景,圍繞一些典型病例進行討論和考核,注意鍛煉學生的臨床處置能力。學生抽到病例后首先對病例進行分析判斷,針對患者的護理問題進行討論,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操作考試時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內科護理操作能力及基礎護理操作能力。有些病例中的患者需要馬上搶救,例如急性肺水腫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學生要執行醫囑,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這使學生的配合搶救能力及用藥指導能力得到了提高。問卷調查的結果也恰好說明了我們實施的新舉措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處置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實習和臨床護理工作都有所幫助。
3.2溝通能力的提高
學生接到病例后,首先要對病例中患者的問題進行討論,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操作訓練過程中,學生要相互扮演患者,不斷練習,討論的過程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學生在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中注意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操作中能夠關心體貼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通過每一次的訓練和考試,學生在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3.3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護士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不良等已得到有效控制,而與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的一些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4]。護士作為一名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越來越得到強化。學生在訓練和考試中,利用各種方式查找資料,自行制作宣教海報、PPT、模型、道具,運用各種健康教育手段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認真細致地為患者進行講解。訓練和考試的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還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3.4應變能力和職業價值觀的提高
在操作考試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患者對“護士”提出了各種問題和要求,學生要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高。我們在操作考核評分標準中特別對學生操作過程中是否體現了護士的綜合素質及職業價值觀進行了評價。另外,學生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和考試的,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體現了團隊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有所幫助。
4結語
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前提下,我們進行了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改革。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邊改革邊完善。此種考試方法比單一的筆試更能檢測出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通過內科護理學操作考試及訓練,學生的護理核心技能、綜合職業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學生進行臨床實習和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從學生到護士的順利過渡搭建了橋梁。通過模擬情景練習和考核,強化了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使學生熟悉了臨床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盡早適應了護士角色,縮短了與實習崗位的距離,進而順利完成了實習任務。
參考文獻:
[1]鐘衍匯.中等護理專業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2):92.
[2]陳啟琛.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2):32-33.
[3]周國忠“.行動導向”理念下的高職景區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7):18-20.
[4]金中杰,林海英.中職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作者:王燕燕 唐海雯 單位:北京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