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這門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護理綜合能力。本文簡單歸納了當今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其存在的原因進行了歸納,分析了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希望有助于中職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中職護理學;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
中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其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對我國醫務護理行業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護士的要求一再提高。對此,要想當一名合格的護士,不僅要具備照顧別人的能力,還要有心理調試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畢業生需要掌握就業所需的各種能力,不斷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滿足社會經濟市場的用人需求,實現中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1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在中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通用的教學法主要以示范講解為主,讓學生隨后進行練習操作,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去模仿,無法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培養。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較為被動,無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除此之外,我國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很多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情況和特征,設計出來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單純的堅持傳統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不利的影響,使學生無法及時的發現自身不足之處。
1.2教學內容滯后臨床崗位的要求
通過行業崗位的相關調查研究,當前大多數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滿足臨床崗位要求。例如,在介紹一次性導尿包的使用方式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相關操作,又如對于靜脈輸液介紹當中,通常只是介紹留置針。真空采血管,心電監護儀,更多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卻沒有反映出來,教材和臨床崗位需求出現嚴重脫節的情況,進而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造成影響的極為不利。
1.3缺乏臨床實踐
當前很多學校的臨床教學實訓條件發展的不夠好,學校沒有將臨床實踐的教學進行優化,在臨床當中很難運用到書本上的知識,教學缺乏實效性。學生沒有通過臨床鍛煉,那么就無法更好的消化他們學到的內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
1.4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
當前重視護理專業的院校大多都開設了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但是仍舊利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的方式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理論考試主要內容就是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重點知識,對于平時的知識積累不夠重視,學習目的只為了應付考試,使得學生護理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利用技能考試只是實現單項操作,沒有設置實踐考核,忽略學生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無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中職護理的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
2.1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臨床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網絡、視頻、書籍資料等進行整合,讓學生深入理解書本中晦澀難懂的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得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綜合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以及角色扮演等各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綜合質量水平。并積極組織學生來到醫院做義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滿足市場用人需求。例如在進行靜脈穿刺的相關練習當中,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方法,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練習,一個學生當病患,另一個學生當護士,對著真人實現情景再現,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快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明確相關的技能的應用。
2.2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
為了培養臨床崗位能力,學生需要在各級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相關工作。中職學校需要培養出技能型和服務型的人才,要想達到這個要求,培養出一線護理人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提高護理操作技術。護理學基礎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主要目的是增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實際需要為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學校可以和醫院達成協議,讓學生在校期間就來到醫院實習,體驗臨床崗位的工作內容,在實習過程中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可以親自對他們進行指導,在平時的接觸中,學生也能耳濡目染提高臨床崗位能力。
2.3調整充實課程內容
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通常情況下就是醫院各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他們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進行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以及老年護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明確這個崗位對護士提出的特殊要求,使學生的專業能力變得更強。針對臨床護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照顧能力和病情觀察能力以及心理支持能力等。而社區護理需要培養學到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能力。老年護理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老年人的生活照顧能力等。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需要結合不同工作的崗位需求,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結合各種給藥技術、靜脈輸液,適當進行補充,例如針對口服給藥技術,需要做到精簡,可以適當的補充頭孢試驗等。在社區護理當中,需要在教學內容當中納入環境、舒適等內容,在老年護理當中納入臨終關懷等。要想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進行提高,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培養標準和就業需要為基礎,實現教學規格,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需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將自身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進行提高。對于學生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情感培養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拓展就業渠道等,使學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職業情感和穩定的職業態度。綜上所述,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要想實現改革,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并且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貫穿素質教育,將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提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雅娟.護理學基礎微課的教學設計[J].現代醫藥衛生,2016(1).
[2]洪海燕,王雪萍,張業芳,等.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18).
[3]彭靖.淺談中職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4).
作者:畢秀潔 單位:白城市第一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