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臨床醫學專業中醫教學探索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高[2000]2號關于《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要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針對目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教學效果并不樂觀的現象,我校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教學進行了大膽地探索與實踐。具體報道如下。
1明確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思路
中醫治療技術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卓越的診療效果已顯示出神奇的魅力。然而臨床醫學專業的部分管理人員、教師對《中醫學》課程重視不夠,認為學生畢業從事的臨床專業是西醫,工作中不會涉及中醫診療。針對這一現象,我校中醫教研室全體教師認真討論,統一了認識。既開設了《中醫學》這門課,就要讓學生達到學有所用;增強信心,能讓學生掌握中醫一些實用技術,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農村診所、基層鄉鎮醫院進行調研,發現國醫堂在基層醫院大量開設,中醫療法在基層群眾中很受歡迎。臨床需求就是我們的培養目標。通過調研,使師生認清了當前基層醫療形勢,從而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在中醫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思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具有中醫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壓縮理論學時,刪減艱澀難懂且不必要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閱讀中醫典籍,尋找中西醫的契合點,教學過程中盡量把中醫理論通俗化,并結合臨床將中醫治療技術引入養生保健與慢性疾病的康復中,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視野。
2加強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高職高專的辦學方針為“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其培養目標的“應用型”、“技術型”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完善了教學大綱,重新制定了教學計劃,在總學時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了實訓學時,加強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在實訓教學中,擯棄了學生看電教視頻、老師單獨演示等形式,充分利用中醫教研室的教師資源、組織學生小額分組實訓;采用老師示范、學生訓練、逐個指導的教學方法。增加兩周中醫畢業臨床實習,讓學生了解中醫望、聞、問、切的診療特點,培養學生臨證實踐能力。
3突出中醫的人文特征,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中醫學很早就運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以廣闊的視野,跨領域、多學科滲透,相互為用,體現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完美統一,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內涵。中醫獨特的認知視角與其哲學理念及人文精神,充滿了人本意識和人文關懷。《中醫學》中知識廣泛,既需要有古代哲學、古典文學的積淀,又涉及現代醫學的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學、環境醫學、社會醫學及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突出中醫學的人文特點,旁征博引、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引導學生泛覽相關知識,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不同學科時相互滲透,促進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思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4制定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制定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學》都是考查課,學生考試為做一份隨堂理論試卷,缺少實踐技能考核。在實施過程中把實踐應用能力引入了質量評價體系,結業考試增加了實踐技能考核,考試總成績(100%)=理論成績(60%)+技能成績(40%)。理論考試采用傳統的題型試卷考試,技能考試主要是考核學生實踐技能操作能力,采用“模擬實踐”的模式,學生隨機抽題簽操作,每張題簽有4個技能操作題,每題10分,滿分40分,每題都有明確的評分標準,考核學生實踐操作的規范及熟練程度。評價內容還包括:實訓課的內容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訓教學的環節是否完善,教師的實訓教學措施和方法是否得當,教師的示教、指導是否到位等。綜上所述,通過對臨床醫學專業中醫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調動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了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激發了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加了師生交流的機會,增進了師生感情。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中醫的診療技術,提高中醫的教學效果,也為臨床醫學專業中醫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作者:張銀萍 張巖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