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創新思維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創新思維意識相對滯后
現代醫學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體現在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相結合,臨床經驗與創新思維相結合的多方位、多手段的教學模式。多數醫學院校所面臨課程設置多以基礎理論為主,學生思維往往囿于傳統理論知識,創新思維能力較弱等問題。教師較多注意理論知識的教授,卻很少強調求新、求異、求變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醫學教學模式不相適應。
1.2實踐能力相對薄弱
剛畢業的醫學生對病人往往進行“對號入座”式的治療,不能盡快進入臨床醫師角色。大多數醫學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由于新科學、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勢必對臨床醫學學生提出更高實踐能力的要求。面臨突發臨床事件及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醫療手段、難以用經驗解釋的臨床疑難雜癥等,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學學生體會到所學基礎知識與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相脫節。部分學生學習惰性大、動手能力差,學生數量逐年增多,臨床對口實習醫院少,教學資源存在供需矛盾,配比不合理等種種原因,限制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得臨床實踐與理論知識教育脫節。
1.3傳統教學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在醫學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教師教學方法滯后和墨守成規,教師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意識不強的現象。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以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導致學生面對臨床問題不能用學校所教基礎理論解決時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疾病發生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相同表現疾病不一定有著相同的發病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把醫學基礎理論和創新思維融入現代臨床醫學教學體系中,在實際工作中為學生樹立“在理論知識基礎上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臨床思維方式。
2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
2.1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強調責任感
針對臨床患者臨床表現、體貌體征、個體所處環境不同及臨床資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況,引導學生運用綜合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能力,在聯系醫學基礎理論的同時,做出合理的臨床判斷,正確使用臨床醫療手段,在沒有現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創新思維理論進行合理的而穩妥的治療。如對于“急腹癥”病人的救治,首先讓學生聯系基礎理論,迅速判斷出患者突感腹部劇痛、嘔吐、惡心的發病原因,同時根據患者病史、癥狀、體征做出診斷。現代化醫院對疾病的診療速度和準確度越來越高,對疾病的檢查手段、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結合臨床實際正確選擇檢查方式,需要醫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在臨床工作中做到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相結合,臨床經驗與創新思維相結合。醫學教育不僅教會學生怎樣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講授醫學知識,而且要灌輸其所肩負的責任。作為醫學生要掌握現代醫學診療技術,運用創新思維應對復雜多變的臨床事件。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我們根據臨床醫學專業特點加強了如《臨床生理學》等基礎與臨床結合較多的課程內容講述,列舉了多種疑難雜癥和急診危重病的個案救助病例。在臨床診治整體框架下既突出基本理論與辨證救治又強調臨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建立。
2.2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臨床患者病情多種多樣,往往實際病情、臨床表現與理論課所述不一致,運用醫學理論和現代醫學手段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是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亟待解決的問題。臨床實踐能力的強弱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高低是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乃至某個地區醫療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和標志。隨著臨床技能思維方式的不斷培養,學生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2.3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授課手段
以《臨床生理學》教學為例,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如加強了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以病例討論入手培養學生對臨床病例的分析能力,討論方式以“學生主導式”為主,學生代表輪流主持,學生自由發言,在本課結束之前,老師再次回顧病例,指導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利用多媒體手段提供豐富的、真實的背景資料,初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教學內容得以發展和延伸。利用生理學機能實驗室動物模擬臨床實驗培養學生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同時改革考試模式,期末理論考試、與臨床基本技能相關的動物實驗操作、臨床綜述三項成績加權作為該生的學科成績。培養醫學生創新思維意識與臨床實踐能力是每個醫學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者:王雪芳 劉艷明 申健 魏亞偉 李建東 張曉云 張春暉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