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醫學改革適應當前醫學發展情況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002年3月12號至26號,我院社區醫學教育考察團赴美考察、訪問,其中我們考察參觀了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IIME)由美國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批準,于1999年6月9日成立。這個研究所的任務是為制定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導。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醫學院校培養的醫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應包括醫學知識、臨床機能、職業態度、行為及倫理、溝通機能、公眾健康及衛生系統、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維與研究七個領域,所謂基本要求就是全球醫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或基本素質,學生具體能力的體現給我們界定了老師該教什么,學生該學什么,所有執業醫生該有什冬樣的教育經歷。
一、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的基本概況:
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的核心委員會負責制定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該委員會由世界各地的醫學教育專家組成,8位具有豐富國內和國際經驗的教育和衛生政策專家組成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的指導委員會,指導IIME和核心委員會的總體工作。還由14個國際醫學教育組織的主席或高級代表組成IIME的咨詢委員會,為IIME提供咨詢意見。
IIME的工作實施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界定基本要求階段,現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知識、技能、職業價值、行為和倫理等方面,由于每個國家、地區和醫學院校有獨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課程計劃,所以“基本要求”僅僅代表醫學課程的核心部分,因此每所學校的教育計劃是不同的,但其核心內容必須是相同的;第二階段為“試行”階段,按照基本要求對中國的一流醫學院校的畢業生進行評價,評價包括七個領域的60個反映教學結果的指標;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通過試行進行必要的修改后,將這套標準提供給全球醫學教育界使用,在全球醫學教育范圍內提高醫學教育質量。
二、適應基本要求,促進我院的教學改革:
西藏地處西南邊睡,有特殊的地埋環境和民族風情,也有較為特殊的地方病。我院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屆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現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龍頭的醫學教育新格局。因此怎樣面對為西藏培養合格的醫務人才,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我們必須積極探索醫學教育之路,西藏要求什么樣的醫生,我們應怎樣去培養、教育。針對全球“最低要求”,我院應如何進行教學改革,談一點看法。
生物醫學科學、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在迅猛發展,這些發展為醫學帶來新的倫理、社會和法律方面的挑戰,也要求科學和醫療技術的發展之間保持平衡。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培養未來的醫生具有適應迅速改變的衛生保健環境并進行實踐的能力。并促進改善醫學教育和醫療實踐的質量的提高。
1、醫學科學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對一名醫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醫療中的實際問題,也是一名醫生應該做到的。在醫學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既讓學生掌握人體在正常和異常狀態下的各種變化,引起疾病的各種因素,人類同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又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生命周期及生長、發育、衰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在疾病狀態下除藥物外,衛生經濟、衛生管理、心理的、社會的各種干預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增加相關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適應社會需要,為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打下堅定的基礎。
2、臨床機能:利用所學臨床知識,解除病人痛苦,合理運用先進醫療設備和衛生保健設施是對一名醫生最基本的要求。在臨床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進行思維,確定診治方案,高效率的利用符合倫理的方法,對病人包括促進健康和疾病預防的處理及對病人健康問題進行評價和分析,增加實踐機會,早期接觸臨床。在醫療實踐中得到鍛煉,有助于學生臨床機能的提高,我們制定的本科班課前、課間見習,給學生增加了實踐機會,帶著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回校學習臨床課,參加臨床實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臨床思維。
3、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敬業精神和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的核心。包括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倫理原則和法律責任,我們讓學生一人學就了解醫療衛生機構,到鄉下了解民情及當地的醫療衛生狀況,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同情心,使學生養成負責、誠實、正直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增強學生對病人的醫療保健所負的個人責任,增加醫療點的實習、了解病人的疾苦,病人的信仰和衛生經濟的有關情況,有助于強化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
4、溝通機能:溝通機能是所有醫生基本的工具,創造一個便于與病人、病人親屬、同事、衛生保健隊伍其他成員和公眾之間相互學習的環境。傾聽、收集和綜合與有關問題的各種信息。對病人及家屬深入了解病情,綜合并向聽眾介紹適合他們需要的信息,并進行交流,解決問題,都與溝通有直接關系。在教學及實習中加強訓練,增加與社會接觸面,使學生從中得到鍛煉。
5、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在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中應起到作用,并能采取相應的行動。需要學生掌握一個群體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遺傳的、人體學的、環境的、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各種因素的知識,我們讓學生了解當地醫療衛生狀況,有助于學生增強保護保健的意識,讓學生懂得他們預防疾病、傷害和意外事故中,維持和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健康中應起的作用和采取的行動。并了解衛生系統、政策、法規的管理原則。超級秘書網
6、信息管理:醫療實踐和健康體系的建立需要現代化的信息,從不同的數據庫中查詢、收集組織和解釋有關健康和生物醫學的各種信息,也是一個醫生應具備的能力,能夠檢索特定病人的信息,運用現代化的通訊技術幫助診斷、治療和預防以及對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監控。在課程設置中應增加信息應用和管理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在醫療及保健中的作用。
7、批判性思維和研究:對現有的知識、技術和信息進行批判性的評價是解決問題的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這是醫生是否能夠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應學會怎樣批判性地評估數據信息,并理解在高質量醫務實踐中研究的作用。醫生保持行醫的資格,他們就必須不斷地獲取新的科學知識和新的技能,為了保持和發展在醫學院學習時所獲得的能力,畢業生必須認識自己的不足,需要定期進行自我評估,接受同行評議和不斷地進行學習等,這種不斷追求精神,使醫生不斷地獲得和運用新的知識和技術。
我們按照全球基本要求的內容增設課程計劃,與60項評估指標聯系起來,就能培養出適合西藏的醫生,適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醫生,使我們的畢業生具有專業性實施醫學科學和藝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