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皮膚性病學醫學攝影教學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
皮膚性病的診斷同其他疾病一樣,需要對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特別是體格檢查,應特別注重皮損的檢查,把握皮損的特點。在學生示教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將學生容易誤診或漏診的皮損進行備案,選取典型皮損拍照,拍照內容涵蓋了皮疹的顏色、界限、形狀、表面、基底、部位、分布等。通過多媒體軟件播放,讓學生自己分析認識錯誤的原因,加深對皮疹的理解。對于教師而言,教學中的照片是教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及時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重點,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的氛圍。
1.2制作教學課件的必備資料
教師可將拍照的數碼圖片組建教學圖庫,以光盤或移動磁盤存儲等形式保存下來。這些教學影像資料調用、復制和存儲都很方便,及時更新教學PPrI’課件,或為教學VCR課件提供資料。我教研室根據兒童皮膚病的特點,將收集的影像學資料編輯成總論、變態反應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性傳播疾病四個部分的視聽教材,受到學生的好評。
1.3病情追蹤隨訪的輔助工具
對于臨床醫師而言,照片可以用作對比治療前后療效觀察、積累診斷經驗的輔助工具。就某一病種或病例來看,長期追蹤觀察,及時補進或更新資料、拍照。完整的照片資料有助于系統地觀察和分析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后的全過程,進而提出新的防治方法和經驗。
2醫學攝影在皮膚病學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科技的發展推動了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醫學教育的進步。其中,醫學攝影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使醫學素材更具有真實性、藝術性,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更好的發揮這項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作用,應注意以下問題。
2.1熟悉操作相機的拍攝模式
拍攝前認真仔細閱讀照相機的說明書,熟悉相機的操作以及拍攝模式。依據題材的特點,拍攝時使用手動檔控制曝光,若使用自動曝光,則要采取曝光補償加以矯正,才能拍出合適的照片。
2.2選擇合理的光源
皮疹拍照時,光線應充足,最好在自然光下進行,以獲取最接近真實的皮損信息。自然光具有光照范圍大、照明均勻等特點,在診室內靠近窗戶取光時,以45度側光拍攝,突出表現皮膚表面的凹凸特征。在拍攝顏面部的病變時,若表現輪廓外形,則可采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可得到獨特的表現效果。光源不足時,可使用閃光燈。使用單只閃光燈拍攝時易在背景上產生明顯黑影,為了消除黑影,可考慮選擇深色背景,也可將閃光燈的燈頭調節角度,改變其照射方向,照向屋頂或墻壁,利用均勻的反射閃光,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拍攝效果,。
2.3突出對比,把握病變的拍攝范圍
在拍攝時,構圖畫面的比例及所需范圍,都是根據病變區域的位置來決定,靈活運用各種構圖因素,使拍攝的畫面更具吸引力及美感。運用對比法,明確顯示其所在的解剖位置及其與四周的相互關系。對比法包括了虛實對比、影調對比、比例對比、自身對比等J。病變皮損需與對側對應部位一起拍攝,這樣突出顯示病變部位皮損的形態學特征。同時,還可以借助刻度尺度一起拍攝來做可信的依據。治療前后對比照片,必須在拍攝部位、范圍、角度、投光亮度等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進行,這樣才能使治療前后的照片得到正確的辨認與評價。
2.4拍攝前溝通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現代社會,人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步突出,在醫學領域更為明顯。為了防范醫療風險,消除不必要的誤會,醫患溝通十分重要。在拍攝前向患者或其監護人詳細解釋拍攝的必要性以及相片的用途,爭取同意后方可進行拍攝。對某些特殊部位(如眼睛、會陰部等),可在照片上進行適當遮掩或修飾,保護患者的隱私。醫學攝影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將可視性圖像作為醫學信息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結合了計算機、掃描儀、投影儀等設備,醫學影像資料的制作更加精良,醫學影像資源更加豐富,必將推動醫學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