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學案例分析教學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
1.藥物的選擇納入案例分析教學的藥物可以是各章節中重點和具有代表性的藥物,如解表藥中的麻黃、瀉下藥中的大黃等;也可以是與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或比較熟悉的藥物,如消食藥中的山楂、解表藥中的生姜等;也可以是功效主治較多、臨床應用廣泛的藥物,便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如補氣藥中的人參、活血化瘀藥中的丹參等。案例的選擇合適的案例(病歷)對教學效果起決定作用。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切實對藥物的教學有幫助,過于晦澀難懂的內容往往曲高和寡,使學習者反而失去興趣;答案或結論的不唯一,可以啟發學生,開展發散思維訓練;案例的綜合性、交叉性要比較強,便于學習者從多個角度和層次思考問題;要選擇簡練、簡潔的案例,短小精悍即可,不可過多過濫。案例選擇與教學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2.選用單味藥治療疾病的案例此類案例可以使學生對藥物的功效與應用有更加直觀和生動的認識,避免了多味藥同時應用帶來的干擾和授課時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例如,在講解虎杖利濕退黃功效時,可引入虎杖單味使用治療黃疸的一則驗案,由此可以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本例患者如何診斷?辨證要點是什么?結合虎杖的藥性特點,解釋其為何能治療此種疾病?通過學生討論發言,就可以使其深刻理解虎杖藥性微苦,微寒,主歸肝膽經,善治濕熱黃疸的特點。選用名家驗案此類案例可以使學生在領略大師高超技藝的同時,加深對中藥功用的認識。例如,在《石室秘錄》中以白芍、當歸治療血痢,取其“滋肝而平木,則肝木得養,不來下克脾土,則土亦得養,而血痢自痊矣”。又如國醫大師朱良春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無論陰虛陽亢、肝風內動、肝腎兩虧等各種證型恒以桑寄生30g為主藥治療,效如桴鼓,以此加深學生對桑寄生降壓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3.開展病案式習題練習此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對功效相似藥物的認識和掌握,鞏固了學習效果。例如,患者頭痛,以兩側為重,連及雙耳,伴有往來寒熱,脈弦細,應選用的藥物是:A柴胡,B羌活,C藁本,D葛根。此類習題可以體現治療相同疾病(頭痛)藥物功效的橫向比較,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藥物的理解和掌握,又培養了辨證思維能力,熟悉了鑒別用藥。選擇其他材料案例的選用不應拘泥和局限于單一的病案或病歷,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選取,如影視作品、傳說典故、文學詩詞等,這些內容不僅可以寓教于樂,還可增強學生的“中醫敏感性”,有助于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此外,也可以選取反面教材,比如中醫藥誤診誤治案例、有毒中藥致害的實例等,使學生樹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文情懷和嚴謹認真的診療態度,對學生安全合理用藥起到警示作用。
二、案例教學的引入及實施
1.引入技巧對于單味藥的案例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隨機引入,如講授三七時,可以插入云南白藥的相關內容,加深學生對其止血功效的認識。對于案例中設計多種藥物的案例,可以在相關藥物講解結束后,單獨利用1~2節課時間引入案例,即以案例分析課的形式呈現。如在講完清熱藥、理氣藥后,可以引入中藥治療痢疾的典型案例;在講完瀉下藥、補虛藥后,可以引入中藥治療便秘的典型驗案等。
2.實施流程按照“呈現討論表達評述”的順序進行案例分析。首先將典型案例以PPT的形式展示出來,而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再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闡述,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分析與評價。案例教學的講評應與傳統課程較為枯燥的講解有所區別,務必將藥物回歸于所展示的病例中,在病證和用藥的講解中注重學生整體辯證思維體系的構建。對于能力層級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滲透病案中體現的藥物配伍原則和要點,以加深中醫對遣藥組方原則的認識。
三、討論
1.案例教學的優勢案例分析法又稱為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透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過程,使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知識或理論,著力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方法。目前已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等課程的教學中逐步開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案例教學法顯示出了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對學生發言的積極評價,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對學生在中藥性能、功用認識上偏頗之處的及時糾正,比如單味藥治病固然有效果甚好者,但切不可一概而論,引導學生明白了臨床上多是利用藥物之間的配伍而發揮協同作用來治療疾病的,激起其對后續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技能,增強了記憶效果,提高了綜合素質,真正將課堂的主動權交予學生,使其在交流合作中體驗“實戰模擬”的真實感和成就感,較好地實現了快樂學習的目標案例教學的引入有助于幫助學生將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醫經典和中藥等理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
2.存在的問題案例分析占用一定教學時數和比例,勢必會對常規教學進度產生擠壓,教師往往會感到時間緊張,因此應適當把握案例分析的時機和次數。案例選取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還有待加強,應加快案例庫的建設與完善;案例分析教學的質量控制標準較為模糊,教學質量的評估仍處于摸索階段。改進的對策及措施在實施案例分析實踐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在課下查閱大量資料,搜集大量信息,嘗試建立案例分析資料庫。實施案例分析的時機和次數需要把握。一般來說,每學期建議1~2次,要少而精,不宜過多過濫。案例分析課應盡量安排在章節結束時、后半學期或期末幾個時間節點進行,此時學生已積累一定數量的中藥知識,且對藥性、功效、主治等內容也較為熟悉,有些“躍躍欲試”的沖動,對“模擬實戰”的案例教學接受能力較強。要注重案例教學效果的質量評價。中醫藥院校的中藥學案例教學實踐正處于摸索和起步階段,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以規范和指導師生的教學行為;教師要積極撰寫案例教學日記,時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將課堂情況拍攝下來,供課后回放時認真總結提高;要多聽取學科學術帶頭人、教研室主任等業內專家的指導和點撥,找出自身在課程設計、病案引入、引導啟發、講解評述等環節的缺點和不足,以便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注重學生的課后反饋,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準確的把握學生接受能力和水平,洞察盲區和誤區,更好的完善教學過程。
作者:劉宇 張一昕 韓雪 王茜 郝 蕾 郭秋紅 曹麗靜 石鋮 單位: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臨床中藥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