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三農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農問題論文
中國“三農”問題透視農業的脆弱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沒有根本改變,增長曲線始終處于強幅波動之中。由于中國還不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對農業的調節還很不到位,因此,中國農業的周期性波動不是主要由供求關系等市場力量所決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為的不良偏好所決定的。
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下降,對農業投入的減少,直接源于利益比較法則。當某些政策傾向和外部環境對農民的利益造成損害時,農民就會采用減少投入、甚至撂荒的方式表示不滿,由此導致減產。前年全國糧食總產僅4億3千萬噸,糧食安全問題又一次被提了出來。去年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總產達到4億6千9百多萬噸,但能否鞏固住這一趨勢還很難說。中國糧食一旦出現較大缺口,由于人口眾多和交通不便的緣故,靠國際市場調節是沒有保證的。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其基本立足點應放在國內市場上。
資源瓶頸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耕地仍然是發展農業的基本要素。但是,中國有限的耕地卻每年以上百萬畝的速度急劇減少。中國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僅及世界平均數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減少。
農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民由于負擔沉重,收入增長緩慢,以及農地產權制度上的缺陷所引發的短期行為,沒有能力或不愿意向農地投資?,F有金融體系根本不把農民作為服務對象,農民即使有合理信貸需求也融資無門。政府財政用于農業的公共投資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至使大量農用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村公共用品供給嚴重不足。
三農問題論文
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不發達、農村不繁榮、農民不富裕的問題,習慣上統稱為“三農”問題?!叭r”問題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要把解決“三農”問題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妥善加以解決。
一、“三農”工作面臨的問題
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農村內外部各種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一直長期困擾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農民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F階段農民增收困難,多數農民仍然只能通過種糧,散養家禽獲得收入,而這些收入都不高,如種植水稻,除去種子、農藥、化肥和人工等開支,每畝純收入僅為160元左右。區2000-2004年的5年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增加632.5元,不及城鎮居民收入增量的1/3,平均增長率不到8%,僅為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二是農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由于缺乏風險分散機制,長期以來農民一直是農產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農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主要由農民來承擔。在勞動力轉移中,農民作為最弱勢的群體,常常是最低工資的接受者,創造著城市經濟財富卻不能分享其利益。普遍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不能享受公共衛生、醫療和教育。即使進入城市,實際上成為城市建設者和財富創造者,但卻不能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更沒有平等參與社會事務的政治權力。三是農民的文化素質得不到較快提高。由于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夠投入,師資力量薄弱,拖欠農村教師工資問題嚴重。許多農村的培訓機構由于受到高學歷風的影響而處在關停并轉的局面。農民教育培訓滯后、培訓面不廣、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針對農民的科技服務滯后,服務難以深入。同時,隨著對農民工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農民外出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難以轉移到非農產業。
第二,農業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耕地少、分散,受氣候的制約較大,交通不便、通訊困難、能源短缺等客觀問題一直存在。農田基礎設施大多數年久失修,抗自然災害能力很低。導致農業經濟非常落后,農村人口貧困面大。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區雖然有農業產業化項目30多個,但多數項目帶動力較弱,競爭力不強,規模不大,輻射面不廣,特別是缺少農民參與的產業鏈條,農民能從中獲益的不多。三是農產品結構與市場結構不相適應。由于缺乏強有力的溝通城市、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的流通體系,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缺乏有效的聯結手段,難以避免結構調整的盲目性。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水平不高、不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多樣化、優質化和精細化的需求,致使農業發展長期缺乏有效的市場拉動力。
中國“三農”問題透視農業的脆弱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沒有根本改變,增長曲線始終處于強幅波動之中。由于中國還不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對農業的調節還很不到位,因此,中國農業的周期性波動不是主要由供求關系等市場力量所決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為的不良偏好所決定的。
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下降,對農業投入的減少,直接源于利益比較法則。當某些政策傾向和外部環境對農民的利益造成損害時,農民就會采用減少投入、甚至撂荒的方式表示不滿,由此導致減產。前年全國糧食總產僅4億3千萬噸,糧食安全問題又一次被提了出來。去年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總產達到4億6千9百多萬噸,但能否鞏固住這一趨勢還很難說。中國糧食一旦出現較大缺口,由于人口眾多和交通不便的緣故,靠國際市場調節是沒有保證的。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其基本立足點應放在國內市場上。
資源瓶頸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耕地仍然是發展農業的基本要素。但是,中國有限的耕地卻每年以上百萬畝的速度急劇減少。中國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僅及世界平均數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減少。
農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民由于負擔沉重,收入增長緩慢,以及農地產權制度上的缺陷所引發的短期行為,沒有能力或不愿意向農地投資?,F有金融體系根本不把農民作為服務對象,農民即使有合理信貸需求也融資無門。政府財政用于農業的公共投資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至使大量農用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村公共用品供給嚴重不足。
人力資源是發展農業的主體要素。農村勞動力過剩是一個總量概念,而從結構上看,有知識、有文化、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和市場流程的新型農民卻數量有限,極為稀缺。這種狀況不是在向好的方向轉變,而是朝著更加惡化的方向發展。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重要的戰略性問題,需要整體抓?!叭r”又包含許多小問題,需要具體抓。僅整體抓容易抓空,只具體抓又怕失去方向。如何處理好整體與具體的辯證關系,抓住大的,又能顧及小的,是抓“三農”工作面對的重要問題。
“三農”工作需抓大顧小
方法問題制約“三農”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農”工作中,只顧埋頭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結果往往是浪費了資源,空耗了精力。有兩種錯誤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體不注重具體,缺乏操作性。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標高遠,不顧本地區情況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顧市情、縣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經驗;二是力求“大”。習慣于“運動式”地抓“三農”,一項工作全民參與、轟轟烈烈,表面上每個部門都在抓,但實際上職責并不明確,沒有抓總牽頭部門,沒有細化目標和驗收標準,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沒有重點也體現不出亮點。這些都是當前基層“三農”工作方法上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這使一些地方“三農”工作的舉措僅僅停在口頭上,寫在文件里,無法落實到行動上,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點不計其余,缺乏統籌性。一是部門缺乏協作性。不僅農口的農林水牧漁等部門工作上互動少,而且農口之外的部門在涉農工作上也缺乏與農口部門的互動,以至于“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戲”,造成工作互不協調、各不配合。二是農業、農村和農民三項工作之間缺乏互動。在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時,缺少系統的思維和聯系的觀點,結果往往是解決一個老問題,而產生一個或多個新問題。比如各地在成功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的同時,又帶來了農村田地無人耕種、土地難以流轉、留守兒童健康和教育問題突出等諸多新難題。三是“三農”與工業化的矛盾問題。許多地方把財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動工業化進程上,不僅市縣講工業化,連鄉鎮這樣的農村基層政府也在埋頭搞工業化。四是城鎮化帶來的“留守”問題。農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鎮,留守的都是所謂的“部隊”(婦女、兒童、老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三農問題論文
剛剛結束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深入分析了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新任務,對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更高站位、更寬視角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切實把"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全力推進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切實把解決"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必須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精神上來??倳浽谏钊肷綎|、河南農村考察時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盧展工省長從"三農"重要地位不可動搖、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等三啊方面對"三農"的重要性作了透徹分析,并對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一定要認真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切實把"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必須大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進收。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面對我市農村三次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慢,產業化組織和中介組織帶動能力不夠強,農村發展受到投入不足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加快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任務越來越緊迫,實現農民增收的壓力越來越大等突出問題,我們一定要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轉變觀念,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重點,推動農業結構向調高、調優、調強的方向發展,正視存在的問題,增強憂患意識,抓住薄弱環節,落實增收措施,確保全年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各項任務的全面完成。
切實把解決"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必須加強和改善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是現實需要,也戰略需要;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解決"三農"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制定發展規劃時,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調查研究時,要深入到條件差、困難大的地方去,與基層一道研究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和辦法,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在出(臺重大改革措施時,要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心群眾生活,多做農民滿意的事;在安排資金項目時,要充分考慮農業和農村發展要求;在配備干部時,要把政治上強、懂業務、熟悉農村工作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優秀干部充實到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部門;在考核政績時,要把解決"三農"問題的成效作為檢驗一個地方領導班子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內容;在檢查工作時,要把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有關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作為一個重點。
切實把解決"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關鍵在抓落實。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艱巨,能否沉下心來扎實做好"三農"工作,是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和作風的試金石。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三農"工作長期性、艱苦性、繁雜性的認識,真正用求真務實的精神作風抓好"三農"工作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要把對"三農"問題的重視體現在行動上,具體到項目上,落實到資金和政策扶持上。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和要求,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第一線,大力弘揚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切實以轉變工作作風的新形象、新成效,把生視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處,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開創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