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稅務審計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會計畢業論文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我國反避稅審計的困境、我國反避稅審計的出路等進行闡述,包括了反避稅審計人才極其缺乏、反避稅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協作不夠、地方政府反避稅意愿不夠堅決、中國稅法存在漏洞且隨意性較大、稅務管理執行情況難度大、新稅法反避稅條款的執行還需要相關法律的配套、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反避稅審計隊伍,強化相關部門的合作、建立反避稅審計調查的跨國合作機制,細化相關規則、建立稅收信息庫,提高反避稅審計的能力、加強稅務管理,合理設置反避稅審計工作的權責、加大對避稅行為的責罰力度,增加企業避稅的成本、其他有助于反避稅審計的措施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反避稅審計困境策略
【論文摘要】本文基于近年來我國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避稅盛行的現實,首先分析了我國反避稅審計走入困境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反避稅審計隊伍,建立反避稅審計調查的跨國合作機制,建立稅收信息庫以提高反避稅能力,合理設置反避稅工作權責,加大對避稅行為的責罰力度以增加企業避稅的成本等反避稅審計策略。
隨著2007年11月28日中國第一起因反避稅調整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在貴陽市云巖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中國的反避稅審計開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可以預見,在以后相當長時期內,反避稅審計將是我國經濟審計領域中一項非常重要而艱難的工作。
一、我國反避稅審計的困境
據統計,在我國設立的外企虧損面在1988-1993年期間約占35%-40%,在1994-1995年增至50%-60%,在1996-2000年期間平均達到60%-65%;在此以后,外企虧損面穩定在50%左右,自報虧損總額每年都在1200億元-1500億元之間。另有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159個實行企業所得稅的國家和地區平均稅率是28.6%,我國周邊18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稅率是26.7%。我國執行25%的企業所得稅率屬于適中偏下的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吸引外資。但在中國較低稅率的條件下卻有如此大規模的避稅,令人深思。這也表明我國必須建立高效、完備的反避稅審計新體系。
編者按:本論文從關聯企業的界定;關聯企業避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關聯企業避稅的危害及其法律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高價進、低價出,轉移企業利潤、抬高進口設備價格,虛增固定資產投入,進行稅前避稅、外方利用投資者身份承包企業工程,故意提高工程報價,從中獲利,少繳稅、從境外關聯企業貸款,通過支付高額利息轉移利潤,從而有效避稅、延長資本期限,卻按名義值分享利潤、虛增費用,轉移利潤;專有技術轉讓費轉移到設備價款中,逃避預提所得稅;關聯企業避稅的危害;加強稅收征管等。具體材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關聯企業避稅反避稅
【論文摘要】本文列舉了關聯企業避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分析了關聯企業避稅的危害。針對關聯企業避稅,一方面要完善反避稅法律、法規,使其無隙可乘;另一方面要加強稅收征管力度,從外部加以規制。
一、關聯企業的界定
根據2008年《特別納稅調整管理規程(試行)》第七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九條和《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一條所稱關聯關系,主要是指企業與其他企業、組織或個人具有下列之一關系:
(一)相互間直接或間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總和達到20%或以上;直接或間接同為第三方所持有股份達到20%或以上;間接持有股份按各層持股比例相乘計算,如一方對另一方持有股份超過50%的,按100%計算;
[論文關鍵詞]稅收管理;稅收管理環境;稅務;價外稅
[論文摘要]稅收管理環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直接關系著稅收管理的效果。美國的稅收管理環境廣受推崇。本文分析了美國稅收管理環境的特點,同時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優化我國稅收管理環境的基本構想。
稅收管理環境是構成和影響稅收管理的重要因素。稅收管理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個和諧的稅收管理環境做保障。因此我們應積極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管理環境。眾所周知,美國的稅收征管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美國稅收管理的成功,既得益于比較完備的稅收制度,更在于其有序的稅收管理環境。
一、美國稅收管理環境的特點
(一)健全、完善的稅收制度環境
1.美國的稅法權威性高,體系完整。其中,國內收入法典是美國稅收基本法,聯邦、州、地方分權立法,財政部門制定規章,聯邦稅務局的裁決以及法庭的判例等共同組成美國稅法體系。美國的稅收法律條款非常復雜,但操作性很強,真正做到了每一項稅收征管程序都有法可依。用美國華人的話說,美國的稅收管理對納稅人而言好比如來佛的手掌。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國際避稅概念的界定;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我國在反國際避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我國反國際避稅的法律措施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利用轉讓定價避稅、濫用稅收優惠政策避稅、利用資本弱化避稅、利用避稅地避稅、濫用國際稅收協定避稅、我國相關反避稅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無法及時掌握國際市場價格、成本、行業利潤率、貸款利率等信息、我國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反避稅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修改完善所得稅法、針對利用資本弱化、避稅地進行國際避稅,制定、完善相應的特別涉外稅收法、在稅收征管法中強化納稅人負有延伸提供稅收情報的義務、完善其他法律,強化社會中介機構的義務、制定、完善與稅法相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等,具體材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稅收國際避稅反避稅轉移定價資本弱化
[論文摘要]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新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下,避稅行為日益成為跨國納稅人的首選手段。我國在反國際避稅方面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應進一步加強反國際避稅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稅收法律制度的建設。
二戰后,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加之許多國家的稅率和實際稅負呈現上升趨勢,國際稅收領域內的避稅和逃稅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和逃稅不同,國際避稅行為雖不違法,但它引起了國際上資本的不正常流動,侵害了有關國家的稅收利益,并且對納稅人心理狀態產生了不良影響。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對外經濟交流的擴大,尤其是我國現在已經是WTO的正式成員,國際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國際避稅問題,在中國也開始出現并且呈現日益嚴重的趨勢。致使中國每年實際損失遠遠超過300億元。因此國際避稅也正成為值得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一、國際避稅概念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