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聞傳播學理論課程思政實踐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聞傳播學理論課程思政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聞傳播學理論課程思政實踐淺析

      摘要:新聞傳播學專業與政治關系密切,具有天然的意識形態屬性,相應地,新聞傳播學專業教育也就具有思政價值,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實施天然具有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責任。作為培養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的核心課程,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責無旁貸地需要把專業教育和思政育人結合起來,做好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真正做到立德樹人。文章采用文獻檢閱法和問卷調查方法,分析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情況,調查新聞傳播學碩士對該課程思政實施內容和實施方法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得出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思政總體實施情況較好,學生評價較高,但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方面存在改進空間的結論。根據問題提出提升團隊建設、建設課程思政案例庫等建議,旨在提升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授課質量,打造研究生優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思政;主流意識形態;實踐路徑;探索

      一、引言

      2020年,隨著《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出臺,課程思政開啟了由自發階段向自覺階段過渡的歷程,課程思政實踐也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界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必須全面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促進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互相融合,讓二者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科具有知識傳輸和價值引領的雙重屬性,與意識形態存在緊密聯系,理所應當成為課程思政實踐的急先鋒。在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提升其新聞敏感和政治敏感、媒介素養,樹立新聞理想,培養正確的新聞價值觀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必然選擇

      新媒體時代,媒體格局、輿論生態風云詭譎,各種技術形態掩飾下的國際假新聞大量涌入網絡。而在我國的新聞一線則存在這樣一些現象:部分主流媒體無法快速有效識別假信息;沉陷“后真相”漩渦無法自拔;面對突發疫情和緊急情況時,輿論引導技巧陳舊、輿論引導內容蒼白空洞;正面積極有效宣傳內容與技巧雙缺失;甚至出現部分記者新聞立場不堅定,文字表述不精準、價值傳播誤導受眾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每一個新聞教育從業者都應該思索在培養新聞接班人時,如何在進行課堂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有效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對碩士研究生的思想和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新聞學、傳播學的學科理論中國化問題長期困擾著學界[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還是沿用以美國實驗學派為代表的大眾傳播理論,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難免不受這樣的理論體系制約,且學術思想和意識形態會不自覺受到西方各種思潮的影響,在學術訓練的同時不利于學生形成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思維習慣,更不利于建立并堅定屬于中國人的“理論自信”。新聞與傳播專碩作為新聞事業接班人,肩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輿論等重要職責,在本門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動思政育人與專業教育交互融合,鞏固主流意識形態。

      (二)優化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的應有之舉

      一直以來,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課程體系中的思政課程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載體,但這幾門課程在學生課時總量中占比較小且與專業沒有關聯。從專業課層面來講,為了適應媒體格局的新態勢,新聞傳播學類課程偏重于理論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課程設置整體傾向于短時功利性,忽略了對學生新聞理想的培養和價值引領。通過本門課程網絡問卷調查得知,許多學生在上課前對于課程思政僅僅是簡單了解,缺乏系統認知,在授課過程之中,教師直觀感覺到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更是所知甚少。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充分發掘新聞傳播專業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這是優化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的應有之舉,既能強化學生的新聞立場和職業理想,又有利于延伸學生的專業視角,提升學生看待事實的眼光和政治站位,可謂一舉多得。

      三、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

      (一)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構建課程知識體系

      專業學位碩士生核心課程指南建議中有關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的教學內容安排,仍然是以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理論和大眾傳播理論為主要講授框架,一般系統介紹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核心觀點,以及新聞傳播運行機制、新聞的客觀性等。這使得學生對美國實驗學派十分熟悉,對施拉姆、拉扎斯菲爾德等西方學者及其知識體系如數家珍,卻只有少數人了解馬克思、恩格斯也曾經常長期從事新聞寫作與編輯工作,并有著對于新聞和傳播事業的深刻見解,且對于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理念的理解十分粗淺。本課程改革之后,主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能夠打破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理論壟斷我國新聞專業碩士基礎理論課堂的局面,重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優秀傳統,重點把握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后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論述脈絡。反思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的研究范式,引導學生認真思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觀點、焦點問題,形成對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研究范式的反思與批判,并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分析中國當前自己的問題。

      (二)深挖案例課程思政元素

      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課程理論性強,遇到抽象、晦澀、難懂的理論,適合以“案例講解+理論研討”為主的傳授方法。教學中需以大量鮮活的新聞案例為切入點,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對實踐的深刻認知。新聞案例的選擇需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與理論緊密貼合,不一定選擇最新的案例,因為最新的案例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反轉從而誤導學生,一定要選擇可以解釋理論的案例,這樣的案例更有利于開展互動;二是思政元素自然地嵌入,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加入,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如第七章《法蘭克福學派論述文化工業的內涵》中,法蘭克福學派認為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產品呈現虛假的個性化和內容的標準性。為幫助學生理解,課程案例使用了韓國、美國等不同時期影視劇作品,指出其作為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產品,雖然呈現“虛假的個性化”——即外在表現和包裝五花八門,但是內核都是如工廠流水線產品一樣,都是標準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和美國夢,宣傳美國主流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消除了無產階級的個性化反思與積極抵抗,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統治。

      (三)自選慕課片段開展混合式教學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過去一般采取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為輔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需要調整和改革。尤其后疫情時代的來臨,傳統的課堂教學在緊要時刻不得不讓位于在線教學。本課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要利用企業微信開展網絡教學,充分利用群接龍作業、視頻會議等各種網絡互動手段組織課堂討論和交流。課前要求學生閱讀相關電子教材與科研論文,梳理新聞傳播理論脈絡,圍繞研究方向搜集、整理論文、案例。課堂上由教師講授理論的同時,輔助播放精選慕課片段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之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引導學生關注授課內容的專業知識,領悟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如筆者在講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焦點問題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提出的新聞立場與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的客觀性的辯證關系,展示了南京大學胡翼青教授“傳播理論前沿”慕課片段和浙江大學相關慕課片段,并當堂引導學生發起關于新聞是否客觀的討論。學生經過討論認為,新聞并非像西方媒體宣傳的那樣一直保持完全客觀、脫離政治的立場,一致認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關于新聞立場的觀點。

      (四)以實踐促理論學習,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思索中國本土問題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因而本課程充分借助學科競賽、學院自媒體賬號、實踐基地等平臺,引導學生知行合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實踐去思索中國的問題。課程主講老師帶領碩士多次深入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教學課堂,開展以課程思政為主題的班級互動研討活動,本科生認真聆聽碩士的媒體實習實踐和考研心得體會,與碩士當堂互動討論,從而加深了對黨性和人民性、“四力”、輿論引導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解,培養了其新聞理想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立場。課程作業除了要求學生積極認真閱讀馬新觀經典學術原著之外,還要求學生拍攝短視頻,錄制音頻作品,撰寫網絡輿情研究報告,要求其制作主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貼合,反映新時期的新主題和新生活,如黃河故事、河南故事傳播,如精準扶貧、古村落保護等,實現正面傳播,達到積極傳播效果。輿情報告要求以高度的新聞敏感關注當下網絡輿論話題,認真思索輿情發生的深層次社會原因,給出切合實際的輿論引導方法并形成輿情分析報告。導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結課作業參加各種比賽、學科競賽,或者將作品發布到學院微信公眾號上,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學生認真對待實踐作業,思索作品傳播價值。

      四、新聞傳播理論基礎課程思政的思考

      通過連續三年的學生課程評價和網絡調查可知,學生整體對這門課程的評價較高,79.59%的學生對思政教學效果非常滿意。89.8%學生認為本門課程中思政占比較合適。但同時也發現本門課程的思政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71.43%的學生認為缺乏與校外業內導師互動,67.35%的學生建議應多講解當下現實中的案例。針對以上問題,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師資團隊建設需多方力量加入

      教師是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實施者、指導者,教師的學緣結構也十分重要,來自單一學科的教師很難對課程知識形成有益的補充。目前,筆者所處學院集合了學界、業界各方專家打造課程思政優秀示范課程,但仍然缺乏知名業界專家力量的加入,僅僅一個學期舉辦幾場學術報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建議形成穩固的長效合作機制來保障業內外專家對學生的指導。例如,可以通過邀請業界專家進高校開設工作坊的形式,不斷深化學界與業界的聯系與合作。同時,雙導師制應該繼續強化,不僅應該聘請媒體優秀記者擔任校外導師,而且應該真正把指導學生落到實處,拓寬學生的視野與思路,讓學生真正走入業界進行實操演習,實現學界與業界優勢互補。學院也應該不斷加強與馬克思主義、公共管理、法學、經濟學等專業的交流,幫助學生拓展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努力培養復合型、專家型新聞接班人。

      (二)宜多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

      碩士生授課應該體現出與本科生授課不同的特點,即更突出知識傳授的系統性、研究性和延展性。碩士生群體已經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所以課堂授課不能僅僅是基礎知識的滿堂灌,應該更加強化碩士的獨立思索、研究能力,培養其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具體到課程思政建設,應該多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基于已有知識基礎去努力探索新的知識。所謂研究型教學是指教師熟悉課程內容和了解學生的學識積累之后,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激勵學生提前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3]。無論是在線教學還是課堂教學,課程思政都應該緊密圍繞專業領域內的中國當前熱點問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前布置話題準備或者參與到實踐調研中去,課中熱烈分組討論,課后形成作業總結。

      (三)要搭建課程思政網絡教學平臺和相關課程案例庫

      后疫情時代,網絡在線教學和混合式教學必然是長期的選擇,也能更好契合網絡“Z世代”求新喜變的心理。搭建合適的網絡教學慕課平臺可以及時上傳或修改云教材內容、教學大綱、教案、課程案例、課前預習內容以及課后作業等,方便學生預習和復習,也方便翻轉課堂。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更是值得嘗試的方法,能通過師生合作尋找合適的課程思政案例,有助于教師保持對行業的敏感度,使教學不脫離行業發展實際,使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有助于教師對課程內容有更精準的把握和產生更深入的思索,對課程思政的融合有更切身的體會,對學生的情感共鳴點有更深刻的把握;也有助于學生參與到教學研究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理論為主動解釋理論。當然這一切并非憑空產生,而是需要教師平時對思政類素材多累計、多思索,對相關政策多研究,在授課過程中多應用,與學生多對話[4]。

      五、結語

      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如今已經風生水起五年有余,新聞傳播專業在課程思政領域也做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對于新聞傳播學基礎課程而言,如何不使課程思政建設浮于表面,如何真正做到以提升學生能力為中心,是值得每個新聞教育者思考的問題。

      作者:張琦 單位: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乱码 在线|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