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新課程的深入與全面推廣下,強調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由于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處于閱讀的啟蒙時期,此時對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培養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理念、目標、評價及教學主體等方面進行革新,為此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優化閱讀教學方法,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由此形成高質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培養意義深遠,其中的識字拼讀、書寫等基礎是學生日后學習的根基。而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部分之一,閱讀能力是學生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的體現,更是學生情感教育、人文素養形成的良好途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人格的塑造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可為學生構建更高品質的語文課堂,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識字量,促使學生在廣泛閱讀中擴充詞匯,掌握詞匯的用法,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且小學科目較少,學生的生活閱歷與經驗有限,獲取知識的來源較為匱乏,此時閱讀教學便可幫助學生了解各個領域的常識,增長學生的見識,從而激起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好奇心,為其進一步學習奠定好基礎。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固定
當前大多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上都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備課,其中很多教齡長、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逐漸固定,這樣相對單調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閱讀興趣。尤其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缺乏對教學手段的研究,造成閱讀教學不夠靈活、多樣,教師更多傾向講解式的閱讀教學模式,集中為學生講解知識點,這不僅與課改要求相悖,還會導致實際的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閱讀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一個主要依據,更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參考標準。但是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雖然有意識地開展閱讀教學,但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往往將側重點放在工具性知識方面,也就是說,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忽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經常出現迷茫的現象,造成閱讀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學生感受良好的文化。
(三)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可以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學生與作者、與文本乃至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感受,能夠及時給予學生閱讀指導,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是現階段的閱讀教學,通常為教師解讀文本,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以籠統的闡述取代學生的思考,這樣相對滯后的傳統教學理念,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習慣性將學生置于客體地位,教師掌握課堂的話語權,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各主體的有效對話,尤其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效果不佳,由此看似課堂熱鬧,實則教學流于表面形式。
(四)教學評價比較單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可是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后,便開始讓學生自主閱讀與探討,而忽略對學生的指導與評價,這樣過于刻意地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反而會導致學生無法適應,甚至學生在學習過程出現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而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加之,教師在評價時僅僅局限于語文成績方面,忽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能力與思維的發展,而且所采用的評價語言單一,多以批評為主,缺少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從而難以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價值。
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優化對策
(一)創新語文閱讀教學形式
閱讀教學形式,主要是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閱讀任務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方式的創新,能根據不同的文本內容,運用多樣性的閱讀教學手段,徹底改變教師單向講解的教學模式,而是緊緊圍繞閱讀教學目標,為學生選擇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形式,構建高質量的閱讀課堂,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解文章的主旨與思想情感,由此促進學生閱讀水平與文章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人教版五四制《陶罐與鐵罐》一課中,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掌握陶罐與鐵罐的對話,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陶罐的謙和友善,能夠理解陶罐與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其長處與短處,促使學生正確地看待人與事物。為此,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演繹出陶罐與鐵罐的不同形象與神態,由此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樣一來,通過角色扮演的閱讀方式,不僅契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還有利于學生熱情飽滿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之中,從而更為透徹地體會文中的真諦,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果。又或者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但是大多數學生并非去過西沙群島,單純地通過課文閱讀,無法讓學生真實地感悟其美景,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西沙群島的圖片、視頻等資料,給予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之感,直觀地看到西沙群島優美的風景與豐富的物產,由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利于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大自然的熱愛,從而實現學生的高效率閱讀。
(二)科學制訂閱讀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是保障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促使閱讀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之下,語文教師要明確每節課的閱讀教學目標,既要符合新課程的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入手,又要保證各個閱讀目標之間互相融合、滲透,以此來為科學地制訂閱讀教學目標、為高質量的閱讀教學提供保障。比如,人教版五四制中《走月亮》一課,教師要將三個維度的閱讀相結合,其中將知識與技能的目標設定為:理解文中的“運載”“潑刺”等生詞的含義,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根據詞語的描寫展開聯想,體會月色下美好的意境,感受文中的“我”與阿媽之間的濃厚親情及作者月光下獲得的無限樂趣。由此一來,通過將三個層面閱讀目標結合,更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目標的同時,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在閱讀中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的目標,最終完成高品質的語文閱讀教學。
(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更新閱讀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且做好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身份,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同時,語文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閱讀的空間,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注重學生的能力與思維發展,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由此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對內容的想法、觀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強調對學生的閱讀技能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知識的系統性,突出語文的工具性,但是完全忽略了語文的人文性教學觀念。而新課程與傳統閱讀教學的要求卻不相同,更加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等各項語文綜合能力,同時重視學生閱讀內容的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完善閱讀教學評價方式
教師的教學評價具有較強的激勵性與導向性作用。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評價,既能診斷閱讀教學成效,又能重新審視閱讀教學的內容、方法,以此來為下節課的閱讀教學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對學生的閱讀興趣、自信心的樹立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評價方式的優化與完善,堅持多元化的評價原則,不能局限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上面,還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堂參與度與思維發散等,確保閱讀教學評價標準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客觀地反映學生的閱讀情況。而且,語文教師賦予學生評價的話語權,引導學生學會自評、互評,促使學生從評價中取長補短。除此之外,語文教師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不同閱讀水平擬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步情況,由此掌握努力前進的方向。并且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對學生的閱讀加以鼓勵,來強化學生的內在閱讀自信心,以便學生保持閱讀的熱情。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之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創新語文閱讀教學形式、科學制訂閱讀教學目標、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完善閱讀教學評價方式四種途徑,對閱讀教學加以優化,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教師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與組織作用,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由此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與語文能力,進一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從而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培養奠定基礎。
作者:耿加春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重慶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