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以“城中村”攻堅為重點,全力推動城市更新
一是立足全局多措并舉。優化城市更新工作思路,將風貌整治、街巷打造、拆遷改造、老舊院落改造、便民服務設施打造等工作進行系統考慮,統籌推進,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上下一盤棋的格局。二是全力攻堅拆遷騰地。積極主動與市土地儲備中心、市城投公司、區規自局等市區相關單位對接,就“城中村”拆遷改造近期及今后存在的相關問題、整體規劃等進行深入分析,待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購地建房方案出臺后,全力攻堅柳江四期項目涉及的9戶購地建房拆遷工作。三是創新思維拓展承載空間。積極探索轄區適宜地塊控規調整為新型產業用地(M0)、創新研究用地(A36)可能,用低效用地的“減法”換取高質量發展產業用地的“加法”,為轄區發展新型都市工業創造基礎。詳細梳理轄區公共資源、院落空間、住戶商家、消費習慣等基礎情況,科學選擇可進行特色打造的街區范圍、可改造的院落和可利用閑置地塊,用營城思路實施特色街區打造、街區的品質提升、片區城市更新等工作,激活區域活力和內生發展動能,探索老舊院落改造新路徑。
二、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科學推動經濟發展
一是依托產業功能區促成重大項目。按照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全力建設東岸數字新城布局,全力開展轄區原金具廠舊址打造數字電競娛樂產業聚集區項目推介、包裝和企業招引工作,打造轄區新經濟發展標簽,爭當新型產業用地開拓者。二是發展產業社區激活轄區經濟。依托晨輝公園建設、沙河綠道建設、錦沙路餐飲聚集、嘉祥教育品牌價值和即將建成的愛樂園社區綜合服務提,探索公園城市場景營造、產業植入、流量獲取發展產業社區,場景營造價值轉化模式。圍繞剛建成開通的地鐵站,引入社會企業或依托區屬平臺公司收儲周邊臨街商鋪、回租回購房屋以及整合閑置空間體塊,發展社區型分散商業,依托匯聚新零售商、社區服務提供商、家居生活、民宿旅居等社區商業新平臺,探索TOD匯商生態價值轉化模式,發展生活消費產業社區。三是打造特色樓宇盤活載體。切實落實樓宇經濟四級服務體系,加大中青云聯綜合寫字樓整體租售推薦力度,提前介入金林大廈正式啟用前商家企業入駐招引工作,探索低效商業樓宇提質增效新路徑。四是注重聯動凝聚招商合力。圍繞重點產業,聚焦全區資源,加強與省市區投促部門、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等經濟部門協調聯動,對接招商平臺企業,拓寬招商視野和渠道,全員全面全域招商引資;加強專業化培訓,組建若干招商攻堅小分隊,開展目標企業對接和企業全覆蓋走訪,暢通服務渠道,舉辦政企對接活動,進一步優化轄區營商環境。
三、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為抓手,創新推動社會治理
一是聚焦社區治理提能。借助居民壩壩會,加強與社治委、社科院、社會組織座談交流和實地走訪,進一步論證社區治理“115N”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完善細化平安和諧社區營造、環境品質提升、服務質效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以及文明素養提升五大行動方案,為社區治理提供科學的行動指南。二是聚焦城市管理提能增效。為進一步做好“大城市細管理嚴管理”工作,按照“整合力量、集中攻堅,全面提升、常態長效”要求,針對轄區實際,對轄區經天路、經天東路、中環路等重要街區實行“一街一策”管理,同時,制訂背街小巷和閑置地塊管理辦法,細化清理范圍、實施流程和任務區分,針對性開展治理提能工作,推動轄區城市治理水平上新臺階。三是聚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結果導向,堅決將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通過結對照護、機構關愛、社區關注等方式,重點對低保戶、獨居老人、殘疾人、特扶對象、就業困難滯留人員以及退役軍人持續開展救助和關心關愛。同時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積極推進“愛樂園”社區綜合體打造,探索構建“115N”社區治理新模式,完善智慧社區功能,提升精準化、零距離、高質效服務水平,持續增強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四、以“擔當善為”為支撐,推動隊伍提能增效
一是進一步建強基層黨組織,切實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居民小區黨組織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小區黨組織、物業企業、業委會和社會組織多方聯動機制,成立社會企業,整合多方資源,探索“信托制”物業,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動北京、重慶相關街道和社區,開展“百年黨慶·社區文化·三城互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創建“1+3+N”基層黨建品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以“四史”為主線,開展“百年黨史·天天學”,持續推動黨的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推進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開展重溫黨章、重溫入黨誓詞、重溫入黨志愿書“三重溫、踐初心”主題黨日活動,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堅定信念、勇擔使命。二是進一步推動干部隊伍提能增效。強化學習教育,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強化紀律約束,持續用力整治“四風”、開展系統治理,加大懶散拖作風問題懲治力度。進一步完善科室、干部內部考核評價機制,全力營造人人都是街道發展“局內人”,堅持分工負責、分級負責、各負其責,強化良性運轉,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要求,有令必行、有命必復、事不隔夜,進一步提升街道內部運行效率和工作落實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