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落實新課改教學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運用討論,激活課堂;運用討論,活躍思維;運用討論,彰顯個性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小學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充分的討論,自主的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才能;傳統的問答教學模式,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更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的人格魅力不能得以彰顯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學習的主旋律。對一堂課的評價也從原來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思維的訓練,互助精神的養成,團隊意識的形成;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教師教學機智的展現,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等。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根據不同課文內容展開激烈的討論,則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發揚學、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增強學生合作意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智慧、彰顯學生個性、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的有效途徑。討論還能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
一、運用討論,激活課堂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科學設計40分鐘,合理調劑聽說讀寫,以消除學生疲勞厭倦之心理。在閱讀教學中穿插討論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竭力思索,暢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昨天,這兒一座村莊》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詩歌中描寫的改革開放后的深圳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這一枯燥而又深遠的道理,活躍課堂氣氛,教這首詩之后,我針對本市特點,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改革開放后,我們市有了哪些變化?”學生便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嘉陵二橋橫跨江岸。”“我爸做生意,買了一部3G手機。”“我家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還可以放VCD呢。”“我家剛剛搬進了四室兩廳的新住房,既寬敞又明亮,不像以前的平房又潮濕又陰冷”……整個教室頓時熱鬧了,打破了串講串問的沉悶氣氛。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他們主動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在充分的討論中,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因為有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使人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所以才有了深圳的變化。
二、運用討論,活躍思維
常言道“理越辯越明”,充分的討論,自主的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才能,我在教學中常常運用討論這一方式,讓學生主動質疑,或老師提問,共同討論。重視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
如教學《倔強的小紅軍》時,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馬是吃草的動物,草地全是草,怎么課文中還說馬是一匹瘦馬?”初聽這問題很簡單,細一想這個問題又和紅軍過草地的困難緊密相連。于是我便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分四人一組討論。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激烈的討論。有的說:“過草地時大批人馬已把能吃的草吃光了。”有的說:“草地到處是泥潭,有草的地方馬不一定可以過去吃。”……討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更加了解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難,深刻體會了小紅軍拒絕幫助的原因。
三、運用討論,彰顯個性
傳統的問答教學模式,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更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的人格魅力不能得以彰顯,學生不可能人人都有機會說,甚至有的學生一個學期都沒有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感受的機會,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說,不愿說,不能說,不會說,這是與現代教育觀念背道而馳的。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討論,可以讓每個學生在短時間內充分地表達,盡情地展現個性風采,使他們變得大方而自信,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信念。同學們在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深入闡述個人觀點,然后通過大家從各個角度深入地辯論,最后形成共識。在教學活動中,我特別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極具創新性的問題,即使是一些看似荒誕的問題我也給予及時地鼓勵和贊揚,從而保護他們的提問和討論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個性魅力得以彰顯。
總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巧妙設問,小組互助,自主探究,發揚學,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