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析破傷風護理要點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破傷風的護理措施,提高綜合護理水平,降低患兒死亡率。方法對75例破傷風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結果治愈40例,治愈率為53.33%,好轉自動出院12例,占16%;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6例,占8%。住院時間為1~40d,平均14d。結論綜合護理對降低死亡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破傷風護理
新生兒破傷風是因破傷風梭狀桿菌經臍部侵入引起的一種急性嚴重感染,常在生后7日左右發病。臨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強直性痙攣和牙關緊閉為特征,故有“臍風”、“七日風”、“鎖口風”之稱。我國解放前發病率、死亡率高,解放后由于無菌接生的推廣和醫療護理質量提高,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但尚未完全消滅。
一、臨床資料
本組75例,男57例,女18例;年齡3~8d,符合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大多為4~8d(2~21)d[1]。本組患兒自找私人診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嚴23例,自用剪刀剪斷臍帶5例,牙齒咬斷臍帶1例?;純壕芯苋?、苦笑面容、角弓反張,其中5例呼吸困難,唇周、四肢紫紺,抽搐頻繁。經及早診斷,合理用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破傷風梭狀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塵埃和人畜糞便中。其芽胞抵抗力極強、能耐煮沸15~60分鐘;需高壓消毒、碘酊或雙氧乙烷才能將其殺滅。
接生時用未消毒的剪刀、線繩來斷臍,結扎或包裹臍端時消毒不嚴,使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臍部。壞死的臍殘端及其覆蓋物可使該處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于該菌繁殖并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此毒素沿神經軸逆行至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運動神經核,也可經淋巴、血液至中樞神經系統,與神經苷脂結合,使后者不能釋放甘氨酸等抑制性傳遞介質,導致肌肉痙攣。此外,毒素也可興奮交感神經。
三、臨床特點
潛伏期大多為4~8日(2~21日),發病越早,發作期越短、預后越差。起病時,咀嚼肌受累,患兒往往哭吵不安,想吃,但口張不大,吸吮困難,隨后牙關緊閉、面肌痙攣,出現苦笑面容;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張。強直性痙攣陣陣發作,間歇期肌強直繼續存在,輕微刺激可引起痙攣發作。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呼吸肌、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青紫、窒息;膀胱、直腸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和便秘。患兒神志清醒、早期多不發熱,以后發熱因肌肉痙攣或肺部繼發感染所致。
四、護理問題
1.有窒息的危險與喉肌痙攣有關。
2.有受傷的危險與反復抽搐有關。
3.清理呼吸道無效與不能咳出分泌物有關。
4.吞咽障礙與咽肌痙攣有關。
5.知識缺乏(家長)與家長缺乏正規接生知識有關。
五、護理目標
1.及時消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2.患兒住院期間無窒息受傷情況出現。
3.家長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能夠正確認識該疾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
六、護理措施
(一)控制痙攣
1.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中和未與神經組織結合的毒素。
2.建立靜脈通路最好穿刺留置套管針,避免反復穿刺給患兒造成不良刺激,保證抗生素和止痙藥物順利進入體內。嚴禁藥液外滲尤其止痙劑如地西泮(安定),以免造成局部組織壞死。
3.環境要求應單獨放置、專人看護、房間要求避光、隔音。如條件不允許,應將患兒置于相對安靜處,戴避光眼鏡。禁止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操作最好在使用止痙劑后有條理地集中完成。
4.處理臍部用消毒剪刀剪去殘留臍帶的遠端并重新結扎,近端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1:4000高錳酸鉀液清洗后涂以2%碘酊。保持臍部清潔、干燥。
5.由于患兒處于骨骼肌痙攣狀態,易發熱、出汗,因此應適當松包降溫,及時擦干汗漬,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干燥。
(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除專人守護外,應使用監護儀監測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詳細記錄病情變化,尤其是用止痙藥后第1次抽搐發生時間、強度大小、抽搐發生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抽搐發生時患兒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改變。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患兒、通知醫生組織搶救。
(三)保持呼吸道通暢
1.物品準備由于破傷風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骨骼肌痙攣,抽搐發作頻繁。治療過程中,止痙藥使用劑量較大,且有些藥物易在體內積蓄,引起呼吸停止,搶救不及時而導致患兒死亡。因此,應備有足夠的搶救物品如氧源、復蘇囊、吸引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用物。
2.及時擦去外溢分泌物,使用止痙劑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氧氣吸入避免用鼻導管給氧(鼻導管的插入和氧氣直接刺激鼻黏膜可使患兒不斷受到不良刺激,從而加劇骨骼肌痙攣)。建議選用頭罩給氧,用氧流量至少5L/min,以免流量過低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用氧濃度應結合頭罩上的調節孔來調節。當病情好轉,缺氧改善后應及時停止用氧,以防引起氧療并發癥。
(四)保證營養
患兒早期吞咽功能障礙,應予靜脈營養以保證熱能供給。病情允許情況下,給予鼻飼管喂養,根據胃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胃管喂養量。病情好轉可以奶頭喂養來訓練患兒吸吮力及吞咽功能,最后撤離鼻飼管。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尤其在疾病早期,患兒往往處于禁食或鼻飼管喂養期,口唇常干裂,應涂石蠟油等保持滋潤。
(五)對患兒家長講授有關育兒知識
宣傳優生優育好處、父母應盡的義務、孩子應享有的權利,推廣無菌接生法、定期預防接種。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55-357.
[2]黃建萍,黃葉莉,魏冰.TAT皮試陽性者靜點大劑量破傷風抗毒素【J】.2000,18(7):46.
[3]秦雨春.新生兒破傷風的診治【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