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產業發展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創建全省首批創新型示范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總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依托科技和人才“兩個支撐”,牢固確立企業主體、市場需求、效益至上“三個導向”,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多元化的科技金融合作創新機制和社會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機制“四個機制”,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為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201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38%,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2.95%,新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80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00家;專利申請量達17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件;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5家;柔性引進院士10名、教授博士100名,實施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
三、主要任務
1、實施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機制,年內重點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科技型上市后備企業5家,新認定省高企80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00家。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企業按照市場需要開展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需求、研發投入、技術開發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支持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高企業研究開發活動的層次和水平。
2、推進“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備案工作,備案入庫企業500家。啟動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促進一批成長期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年內“小升高”企業突破50家。積極采取科技信貸、股權投資、知識產權質押、扶持“新三板”上市等方式,圍繞“專、精、特、新”,集成支持100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屬于行業“單打冠軍”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以市場為紐帶的產業聯盟和協同創新,推動面廣量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向高成長、新模式與新業態轉型,加速成長為行業有影響的科技型領軍企業,帶動企業創新集群發展,年內形成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30家。
3、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以高水平研發機構建設帶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按照“穩定規模、提升質量、發揮作用”的方向,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發機構,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鼓勵企業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外籍院士共建研究院,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年內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5家,組建企業院士工作站10家,規模以上企業新建研發機構361家。
4、著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引導各類創新主體緊密合作,探索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模式,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的緊密銜接。圍繞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在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組建一批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瞄準產業高端,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聯盟聯合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制訂技術標準,編制產業技術路線圖。新增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個,新增產學研合作“校企聯盟”20個。
5、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股權投資、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重點支持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能源、先進制造等領域的高端技術、高端產品的產業化。加快推進超導應用、特種纖維、高性能溫合金、機器人等一批處于科技前沿的戰略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組織實施用戶示范工程,采取政策引導、政府采購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使科技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6、加快建設產業(企業)技術研究院。探索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新模式,按照需求引導、多元共建、統分結合、體系開放、接軌國際、水平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設產業(企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會員制、合同研發、項目經理制等市場化手段,構建新型產業(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的體制機制,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產業鏈、創新鏈等戰略層面的有機融合,實現產業重大核心技術的突破攻關,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7、加快推進創新國際化進程。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加強中德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國際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建設,著力引進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提升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深化我市企業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合作關系,支持企業引進國外高水平科學家來澄開展以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合作研發和產業化。支持企業開展商標國際注冊及國際發明專利申報,培育知名品牌,實現以品牌經營為主的經營方式轉變。實施高端研發機構集聚計劃,鼓勵支持海外知名大學、研發機構、跨國公司等在我市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組建產業創新國際合作聯盟。鼓勵企業設立或并購收購境外研發機構,就地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
8、深入實施人才強企“330”計劃。充分發揮區域產學研戰略聯盟和“科技鎮長團”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重點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內的帶技術、帶項目、帶團隊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支持其創辦創新型領軍企業,帶動新興產業發展。落實人才扶持政策,支持企業重點引進能夠帶來核心技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各類高層次人才,積極引進中介服務領軍人才。建立柔性人才庫,繼續深入推進院士集聚計劃、企業博士集聚計劃和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活動,拓寬人才流動渠道,柔性引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年內柔性引進院士10名,引進培育省創新團隊1個,引進市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5名。
9、進一步優化區域創新布局。高新區以建設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為契機,重點在物聯網、新材料、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快落實一批產學研重大研發機構,建設完善“千人計劃”物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百橋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中心、佰翱得醫藥蛋白篩選平臺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快速提升區域創新力,全力打造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臨港開發區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著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等重大創新載體,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港口物流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臨港產業特色。靖江園區重點發展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業,揚子江船廠年內爭創省重點實驗室。各鎮、街道要圍繞“一鎮一品”,加強特色主導產業培育和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創新型鄉鎮、創新型社區建設步伐,年內力爭培育創新型鄉鎮2個,創新型社區3家。
10、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認真落實《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培育工作方案》,爭取2014年進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行列。實施知識產權創造提升計劃,重點在高新技術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獲取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確保2014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4600件,專利授權量達8800件。實施知識產權管理運營計劃,強化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導向,全面推行企業知識產權規范管理,實現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貫標全覆蓋。進一步健全價值評估、市場交易、投融資等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機制,促進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
11、完善科技金融合作創新機制。以建設省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為契機,發揮省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設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科技擔保公司、科技保險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組織,創新金融產品,發展風險投資,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年內科技貸款授信額度力爭突破1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超2000萬元。重點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力度,年內擇優選取10家科技成長型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完善風險補償機制,繼續發揮小貸保證保險風險補償資金、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股權投資風險補償資金等風險補償資金的保障作用,切實解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12、加快推進民生科技示范工程。重點圍繞生命健康、生態文明和公共安全三大民生領域科技需求,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重大科技成果的示范應用,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高標準推進省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促進更多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在園區轉化和產業化;加大力度推進農業科技服務超市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培育建設省級分店2家和便利店2家,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科學致富。
13、深入開展“改革創新年”活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抓手、工作成效等方面謀求創新突破,不斷提升科技管理服務能力,努力為企業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強化高企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的落實與兌現,全年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力爭超6億元。深入基層挖掘培育項目源,加強項目申報的輔導跟蹤,及時主動向上級科技部門匯報項目進展情況,爭取更多的項目納入到國家、省和市科技計劃中,2014年爭取市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超300項,爭取各類扶持資金超過1億元。深入開展科技“三服務”活動,主動對接服務企業,力爭每位機關工作人員和科技助理每年服務企業100家次以上。同時辦好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和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大力營造科技創新的社會氛圍。
14、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對照中央八項規定、省市委十項規定等一系列具體要求,突出整改落實,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徹底的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突出建章立制,結合上級要求、工作實際,立規矩、建制度,形成一整套具有科技特色的作風建設制度,從而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15、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及時制訂并落實《2014年科技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貫徹執行市委十項規定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權力事項,認真落實依法行政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制度,更加有效地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全力推進科技工作信息化步伐,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嚴格依法實行職責公開、程序公開、服務承諾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不斷提高科技行政機關工作透明度,著力打造“陽光科技”,創建“廉潔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