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20年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路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上級人社部門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工作主線,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不斷抓好就業創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人事、工資管理規范化,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開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積極貢獻。
一、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一)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加強就業形勢研判,防范化解就業風險,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力爭全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7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二)提升招工服務水平。壓實招工責任,匯聚招工合力,創新就業服務手段,綜合運用線上線下招聘手段做好常態化的招工信息推送,力爭全年招工3100人以上,讓人民群眾的就業需求與園區企業的招工需求及時得到滿足。
(三)大力扶持創業促就業。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培訓需求的人員提供了免費創業培訓,落實好創業培訓補貼,力爭全年實現創業培訓1000人以上。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優化貸款辦理流程,加快審批進度,力爭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億元以上。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創業大賽,為創業群體樹立正面典型。
(四)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補貼政策,繼續選拔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深入實施就業扶貧,落實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交通補貼等政策,大力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扶貧專崗,力爭全年開發扶貧專崗900個以上。繼續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力爭全年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00以上。
(五)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引導企業和培訓機構積極開展培訓,及時落實培訓獎補,力爭全年實現職業技能培訓6000人以上。就近開展好針對貧困勞動力的實用技能培訓,增強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一)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實好階段性降低老保險費率政策、企業養老保險金中央調劑制度及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收統支實施方案。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全面落實到位。根據上級政策適時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制度,全面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二)提升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實行養老、工傷、失業保險“三險合一”經辦,及時做好政策宣傳,加大對欠繳拒繳企業的執法力度,引導企業積極參保,提升園區企業參保率。繼續落實好貧困人口的免費參保政策,確保應保盡保。落實好困難群體的參保幫扶政策,充分運用好助保貸款解決困難群體參保繳費難的問題。及時做好被征地農民身份認定工作及被征地農民、建筑及交通運輸業的參保工作。按照全省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做好禁捕退捕漁民參加養老保險工作。
(三)科學防范基金風險。及時落實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待遇,根據上級政策及時調整待遇標準。繼續做好社保基金內部審計監督,實現對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支付和管理運營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督,確保基金平穩運行。
三、扎實做好人事人才工作
(一)做好事業單位日常性管理。嚴格按制度、按政策辦事,做好事業單位人員的考核、調動、退休審批、請假審批等工作,開展好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申報與評審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開展有章可循。鞏固干部借用的管理成果,嚴格按照政策做好干部借用審批工作,聯合組織、紀檢監察、財政、編辦等部門做好干部借用的督查,及時清理違規借用的干部,對違反干部借用審批制度的單位及個人要嚴肅問責。
(二)規范工資福利發放。落實績效獎金發放政策。做好事業單位工資審批、工資調整、津貼補貼審批等工作,完善全縣工資數據庫,確保不發生紕漏。
(三)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落實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穩妥推進人員轉隸,嚴格落實崗位設置和工資審批等政策。對接省、市部署,及時落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
(四)加強企事業單位人才引進。做好全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組織好縣直事業單位統一遴選(選調)工作,繼續實施《籍在外工作事業單位人員調入我縣(即綠色通道)實施辦法》,滿足全縣事業單位引才用才需求。積極組織全縣符合條件的人才參與省政府特殊津貼、人才項目的申報。組織園區企業赴省內外參加高層次人才、校園專場招聘和綜合性人才招聘等活動。加強教育衛生系統碩士及以上學歷、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減少人才引進的障礙,暢通人才引進的渠道,力爭實現全縣人才引進工作的新突破。
(五)加強平臺及載體建設。力爭年內建成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建成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高端人才的引進、培育及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平臺。廣泛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組織技能型人才參加上級組織的技能大賽。
四、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一)堅持預防為先的原則。加強基層勞動保障網格化實體建設,開展好年度巡查工作及各種專項執法檢查,增強企業欠薪苗頭和突發群體性事件苗頭的預警能力,提高基層網格初始處置企業違法行為和防范群體性事件發生的能力。
(二)提升協調治理能力。加強與公安、檢察院、法院溝通協作,依法查處用人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欠薪逃逸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增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震懾力。及時受理各類投訴和舉報,妥善處理各類勞動爭議,開展好仲裁調解工作,實現勞動監察案件勞動仲裁案件結案率達100%。進一步優化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序,及時處置工傷案件。
(三)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深入實施根治欠薪行動,落實好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對無欠薪企業符合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減交條件的,依法依規減交,使誠信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和實惠,對惡意拖欠工資的施工企業,將其不良行為記入信用檔案,納入“黑名單”。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做好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監管信息化工作,爭取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全部納入農民工工資實名制,50%以上的非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納入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繼續將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納入綜治和信訪考核。
五、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一)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組織干部隊伍加強對黨的、歷次全會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廉政法規的學習,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守廉政底線。加強行風建設,推進“五型”人社建設,優化服務環境,提升群眾的體驗感。加強人社業務學習培訓,增強基層人社隊伍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加強信息化人社建設。及時推動人社部門一體化綜合服務系統全面上線運行,落實“統一受理、后臺分辦、統一出件”的經辦模式。加快電子社保卡的推廣應用,推動更多人社業務實現數據共享和網上辦理。
(三)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建設。落實鄉鎮站所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做好機構改革后的人社部門業務分批次下放工作,完善窗口硬件設施建設,落實經費保障,加強對鄉鎮服務平臺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經費劃撥項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