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和體育局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20年,區教體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堅持“五育并舉”,以雙特工程為抓手,以新高考改革為契機,著力實施三個專項行動(城區小學全面發展行動,周邊小學教學質量提升行動,山區小學關愛行動),強弱項補短板,注重防范和化解風險,著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推動教體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貢獻力量。
一、聚焦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對教體工作的領導
1.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加強思想建設和能力建設作為重要政治責任,把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貫穿教育工作各環節、各方面,確保中央和省市區委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通過支部學習、輔導講座、集中學習和專題培訓等方式,強化思想理論武裝,確保教體系統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責任股室:辦公室、人事股)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和區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萬區發〔2020〕5號)精神,加強黨建工作統領,堅持“”制度和主題黨日活動,扎實開展民主(組織)生活會,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進一步強化基層學校黨組織政治功能。把黨建與干部人事工作相結合,出臺《關于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管理干部的實施辦法》,完善選拔評價機制,建立年輕管理干部人才庫。做好疫情防控多交黨費收繳管理和黨員先進事跡宣傳工作。開展黨建工作專題培訓,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加強黨建品牌創建。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分析研判,守好教育系統意識形態陣地。(責任股室:辦公室、人事股、教育督導室、思政體衛藝中心)
3.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市區委關于作風建設的相關規定,嚴格機關、學校(園)紀律管理,強化制度剛性約束,以良好作風帶動行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完善民主集中制,堅持“三重一大”事項落實,加強廉政教育、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強學校財務審計,規范財務管理,重點加強對學校經費收支和固定資產管理。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加強違規招生、有償補課、濫訂教輔資料、收受家長禮品等行為治理,持續整治“四風”,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責任股室:辦公室、人事股、基教股、計財股)
二、聚焦隊伍建設,全面提振新時代師道尊嚴
4.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推進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實施師德師風提升工程,建設“四有”好教師團隊。實行新教師宣誓制度。加強黨員教師隊伍建設,推進黨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素養雙引領。弘揚高尚師德,加強典型宣傳。建立教職工關愛和激勵機制,關心鄉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在業務培訓、職稱評聘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和班主任傾斜。舉行教師榮休儀式,聯合團區委、關工委、工會和婦聯開展各種形式的評選表彰活動,辦好慶祝教師節系列活動,提升教師榮譽感和幸福感。修訂學校分層考核辦法,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嚴格組織各類評選活動,實施學校和教師減負行動,列出減負清單,讓教師靜心從教。完善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機制,推進依法治校。(責任股室:辦公室、人事股、思政體衛藝中心、教育督導室)
5.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完善教師補充機制,通過招聘特崗教師、勞務派遣教師、頂崗支教實習教師等方式多途徑解決專業師資短缺問題,協調衛健部門解決學校校醫短缺問題。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積極借鑒先進經驗,啟動推進“區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區域內中小學教師統籌管理。深入推行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出臺特崗教師學教評優選模工作方案。推進《學校、幼兒園中層干部聘任辦法》實施,持續舉辦學校中層領導綜合素養技能大賽,建立完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加強教師日常管理,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和考勤公示制度。(責任股室:人事股、教研中心、辦公室)
6.提高教師業務素養和技能
加強師資培訓培養。依托省鄉村中小學教師送培項目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教師進修學校,進一步優化師資培訓方案,整合教研力量,組織實施好“國培”“省培”“青椒計劃”系列培訓工作。利用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開展全員培訓,加強管理人員和學科教師信息技術專題培訓,提升教師業務素養和職業榮譽感。組建學科團隊,完善教研網絡,以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開展專題研討、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水平。(責任股室:進修學校、教研中心、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提升教學教研水平。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教研一體化,提升教育科研服務課堂教學的能力。中學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同時借助張垣教育聯盟平臺,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教研隊伍,加強聯盟教研、網絡教研和各學段銜接教研,總結經驗做法,探索一條教育新路。出臺教育教學視導方案,實行學科教研員包校包教師包學科制度,組織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小學學段注重綜合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的評價,發揮書法課納入課程管理的優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組織課外閱讀指導課展示和書法教學觀摩活動。加強與市九中、北京順義五中交流合作,推進第二初級中學、川流初級中學和郭磊莊初級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區級中小學名師工作室6個,提高區域教科研水平。評選優質教案,倡導教師編寫自己的教案集,形成全區學科精選教案冊,促進互鑒交流。組織教師技能大賽、說課、優質課比賽和中考復習研討會現場會,帶動師資素養整體提升。(責任股室:教研中心、人事股、基教股、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中小學教師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創新變革。利用教育云平臺等教育資源,開展網絡在線教學,實現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同時為常態化網絡輔導搭建平臺。實施好“互加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項目,推廣郭磊莊初級中學網校經驗,推動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組織開展網絡教學評比活動。加強實驗室等設施設備的利用,提高社團活動的科技含量。組織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比賽。推進中小學科技創客教育,讓科普走進學生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責任股室:信息技術發展中心、教研中心)
三、聚焦均衡發展,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
7.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實施中鐵建陽光幼兒園、第二幼兒園分園(第四小學舊址)新建工程,持續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多渠道擴充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50%的目標。完成區二幼省標示范園認定,開展民辦幼兒園分類評定。加強幼教聯盟建設,持續實施城鄉園結對幫扶工程,發揮優質園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送課下鄉、聯盟教研活動。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消除小學化傾向,提高科學保教水平。加強無證民辦園專項治理,持續開展辦園行為專項督查。出臺普惠性民辦園認定管理辦法,實現普惠園在園幼兒占比80%的目標。(責任股室:基教股、計財股)
8.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健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保障各項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實施第四小學續建、第一初級中學校舍擴建、第二初級中學校舍改建、城關小學教學樓改建、第六小學校舍擴建、舊堡小學及三里莊教學點校舍改擴建和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學校煤改電工作,加快補齊學校辦學條件短板。依據《關于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規劃編制和農村學校土地確權工作的通知》(冀教發〔2018〕31號)精神,做好學校土地確權工作,解決學校建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責任股室:計財股、基教股、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嚴格規范招生管理。嚴格落實小學劃片招生、免試入學和初中對口升學政策,做好城區小學招生調研。均衡城區學校招生規模,嚴格控制初始年級招生人數,消化現有大班額。狠抓城區周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抓好雙基教學、探索教學改革,強化教學教研跟蹤指導等有效舉措,向課堂教學40分鐘要質量,多途徑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打造“小而美”的農村小學。加強農村的幼兒園和小學招生考核,與人事管理相結合,有效穩控農村學校生源,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的學校安心就讀,享受優質資源。(責任股室:基教股、教研中心、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推進聯盟制辦學。修訂《關于建立“學校聯盟”制度的實施意見》,優化完善聯盟辦學機制,推進一體化發展,特色辦學向農村延伸。學校聯盟間注重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學校文化的相互輸入,推行實施“集體備課、共享教案、共享教研”,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深度融合,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繼續鼓勵支持初中和小學提供課后服務工作。(責任股室:基教股、教研中心、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9.提升高中階段教育辦學效益。引進人才,學習名校經驗,持續激發教育活力,大力提高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完善普職協調發展機制,推進落實普職招生大體相當要求。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實現高中階段學生毛入學率95%。(責任股室:基教股、職成教辦)
深入推進中學和市一中合作辦學。加強高效溝通交流,實現更大化資源共享,借鑒創優教育教學管理運行模式,打造自身管理特色。完善教學考評機制,抓好老中青教師“傳幫帶”,進一步激發教師活力。建立教學視導常態化機制,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力爭實現高考新突破。加強新高考政策宣傳,改進教學組織管理,指導研究高校招生政策,穩妥推進新高考改革。(責任股室:教研中心、基教股、招生辦)
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加強對口升學工作指導,穩步提升對口升學比例,提高升學質量。深化與智領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將“引企入校”產教融合模式引向深入。持續推進與“亞卓教育”合作,打造全省中職德育學校標桿示范學校。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名校、名企合作,增強職教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發展能力。(責任股室:職成教辦)
10.全面加強特殊教育。擴大特教學校規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加強特教師資配置,滿足適齡殘疾兒童就讀特殊教育學校需求。開展適齡殘疾兒童接受教育能力鑒定,按照“零拒絕,全覆蓋”的原則,通過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等方式保障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依托特教學校,規范開展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加強對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責任股室:基教股、人事股)
四、聚焦立德樹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11.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制定創城工作目標,推進文明校園創建,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愛國主義等“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系列主題教育以及時代楷模、大國工匠進校園等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動,系統性推進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帶動社會各界參與文明創建。依托青少年活動中心心理健康輔導站和城關小學市心理學會“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推動心理輔導工作。組織班主任培訓,繼續開展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培養帶動年輕班主任成長,促進業務專業化提升。(責任股室:思政體衛藝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
12.深入推進“雙特工程”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城區小學全面發展行動,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深入實施“雙特工程”,
進一步規范社團建設,持續推進特色文化進校園,努力打造“一校一品”,有效服務學校教育教學。舉辦“雙特工程”現場觀摩會,中小學藝術節和科技小創客等系列賽事,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以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為統領,指導各鄉鎮少年宮活動,持續廣泛開展興趣項目送教下鄉活動。組織好鄉村少年宮周六日體藝培訓活動。大力開展家務勞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教育。推進家長學校建設,用好家校委員會,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同時贏得對教育工作的支持,凝聚教育合力。(責任股室:思政體衛藝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
五、聚焦體育惠民,推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
13.開展學校陽光體育活動。推動體育大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教會1—2項運動技能。完成校園足球場地、校園滑冰場地及冰雪培訓基地建設。舉辦全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中小學生足球聯賽。推進冰雪運動進課堂,普及冬奧知識。成立學校越野滑輪隊、滑雪隊、冰球隊、冰壺隊、旱地滑輪隊五支隊伍。舉辦中小學生冬奧知識競賽、輪滑比賽、冰上趣味運動會。舉辦省冰雪運動會分站賽事。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報告制度,納入學生體檢管理、傳染病防控等信息,建立學生健康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切實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素質監測。(責任股室:思政體衛藝中心、體育股)
14.推進群眾性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實施區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區體育場標準化建設工程,新建室內標準滑冰館,實現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做好全區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創辦足球、自行車騎行等特色體育活動。組織舉辦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廣場舞、健步走、武術等全民健身活動賽事;開展群眾冰雪運動。依托各類活動賽事開展,培養和選撥優秀體育人才,打造特色品牌項目。依托體育協會和社團組織,推動各項體育協會進校園,大力促進教體融合。(責任股室:體育股、思政體衛藝中心)
六、聚焦保障水平,夯實教育可持續發展基礎
15.做好教育扶貧鞏固提升工作
確保應助盡助。實施學生資助數據庫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數據庫有效對接,全面推進貧困學生精準資助。持續實施好營養改善計劃、蛋奶工程及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實施好中鐵十一局、北京物資學院、高新園區工商協會、遠東神華集團等社會力量愛心助教工作,積極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教助學。加大愛心善舉的宣傳力度,引導更多人士參與捐資助教活動。(責任股室:捐贈助學股、法制安全中心、計財股、招生辦)
夯實控輟保學。積極協調鄉鎮、村,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嚴格落實學校控輟保學職責和報告制度。實施精準控輟,開展控輟保學“回頭看”行動,把初中作為重點監測學段,把流動、留守、殘疾、家庭困難等六類適齡兒童少年作為重點監測群體,保障全區貧困義務教育適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山區小學關愛行動,開展結對幫扶,強化心理教育,促進心靈溝通,為山區學生營造健康、良好、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關注學困生,通過拓展社團興趣活動、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建立職普融通班、實施線上送教輔導等措施,保障學生不因缺少關愛和厭學而輟學。(責任股室:基教股、捐贈助學股、思政體衛藝中心、職成教辦、青少年活動中心、信息技術發展中心)
加強后續幫扶。發揮職教扶貧優勢,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做好后續幫扶,持續鞏固提升教育脫貧攻堅成果。繼續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包扶活動,落實包扶措施,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責任股室:職成教辦、基教股、捐贈助學股)
16.強化學校安全管理。落實安全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強化股室結對包校責任,構建聯動管理安全責任機制。完善學校“雙控機制”建設,加強風險點位排查。完善安全應急預案,提升學校安全應急能力水平。強化校園疫情防控和食堂安全管理。加強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做好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等教育常態化工作,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校園欺凌等專項整治。各校成立學校安全事故調解委員會,推進警校共建、檢校共建,積極營造掃黑除惡濃厚氛圍,預防和打擊校園欺凌和危害學校師生安全的違法活動,切實保障校園安全。(責任股室:法制安全中心、思政體衛藝中心)
17.加強社會綜治工作。加強聯合執法,依據各部門職責,協同公安、交通、食市等部門,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民辦幼兒園等督查整治,完善機構設置標準,嚴格機構準入,全面推行年檢制度和黑白名單制度。利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學科類培訓機構備案審核,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矛盾糾紛排查綜合整治,強化日常巡查排查,維護安全穩定,推進平安校園建設。(責任股室:基教股、職成教辦、法制安全中心)